坐著的書記

坐著的書記 The Seated Scribe c. 2620-2500 B.C. )
彩繪石像 53.7 x 44 x 35cm 厚 
法國羅浮宮收藏

在埃及薩卡拉 Saqqara 墓地發現,一位無名工匠所雕塑的書記石像,年代可追朔到埃及王國第四朝代,距今4600年。

巧妙的工匠,把書記的右手,用食指及大拇指,捲成了一個筆插,也造成了原來的書寫工具、不在原位、掉失了。書記安靜的盤膝而坐,專注聆聽,準備記錄在他已半打開的纸莎草卷本(papyrus)上。

從身型來看,書記是個中年人。微突的小腹、顯示生活豐足不匱。胸前用木塞做的乳頭仍在,手指腳指也都有刻劃。比較起同時期古埃及帝王雕像,書記表情比較人性化,平易寫實。

書記臉方、唇薄、目光明亮。他的眼睛,是用紅脈白菱鎂、中央有透明结晶的礦石造成。眼球前面打磨光滑,後面塗上一種藍色的天然膠著劑,做了藍光閃爍的眼睛,並用銅扣装在眼眶中。眼眶四週塗以黑色鑛物塗料,很典型埃及流行的粧扮,㯫說當時埃及人相信這黑眼線、具有防曬和防邪惡入侵的功能。看起來,工匠好像是面對着一位書記、做了模擬真人的記錄。

石像出土自一位埃及官員名 Kai 的墓穴。可見書記職位在王室高官現世及來世生活的重要性。書記是有識之士而並非王官貴族,所以工匠可以盡情發揮,製作一位體態自然,表情專注,充滿機智,宛若真人的書記。其製作用心,為古埃及藝術,留下上承之作,成為羅浮宮一大珍藏。

影片介紀請點入:坐著的書記
Photo courtesy of Wikipedia

紅透秋堤


紅透秋
Jinna 作品
40 x65cm. 塑彩布本

我在想……
這張畫的名題
紅透秋
秋、楓、堤、影……想起京都的一片

還記得老友给我說,說說妳的畫,讓我們知道妳在畫什麽?
於是畫什麽顯得很重要。畫山畫海、畫花畫草,自然不用說明了。抽象畫,如何說!

台中亞洲大學,正在展出趙無極畫展,共六十七幅。趙無極(1921-2013)乃世界知名法籍華裔畫家。他的抽象畫,也沒有什麽特別的解說與命題。其實、抽象畫比具像畫難畫多了。腦袋裹想畫的,開始與终结後的成果,可以完全不同。這種邊想邊畫的過程很耐人尋味。畫家在隨性中,那裡不夠,那裡太多。起、收、放、停,如何拿揑?生動、庸俗,如何定奪?只有畫家知道了。

藝術家最好的鏡子是對自己忠實。要反省一下在自己的作品中有沒有說謊話,有沒有取媚、討好人,這點很重要。你們要走哪條路,就自己走,用不著別人來告訴你。——趙無極

看畫的人,倒可以很輕鬆的,用自已的角度去欣賞。看畫的人都有很大的空間,也沒有絕對的答案。倒是說「看不懂」或「我也會畫」,而未能嘗到抽象畫的箇中趣味,有點可惜。

借花敬佛,讓我們來看看趙無極的抽象畫吧!找一幅你喜歡的, 尋味一番,你看到什麼?

如果說,一個人一生中必須做些讓自己發狂的事,那麼繪畫便是我的全部生命,也是我終身去追求的唯一憑藉......雖然我加入了法國國籍,但是我骨子裡的東西還是中國人的—趙無極


請點入看 :  趙無極

羅浮宮

羅浮宮博物館 Musée du Louvre
法國巴黎 Paris, France
Jinna 攝影

Photo courtesy of Wikipedia

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始建於1200,原是防禦敵人入侵的城堡。14世紀,曾為法王查理五世的王宮。日後改修及增建,漸成為法國及王室收藏藝術品的地方。18世紀末,才正式成為博物館,收藏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包括 : 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古代東方,古埃及藝術、古希臘及羅馬藝術等7個類別,展品數量多達40萬件。

每次去巴黎,都會去羅浮宮。我們會選比較人少的傍晚去。亱裏,看羅浮宮、特別美。

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在古典建築的包圍中,立著一座現代的玻璃金字塔,是個最奇妙的組合。一個清澈透明、高21公尺、邊長35公尺,和世界最大的吉薩金字塔比例相符的玻璃金字塔。

三面環繞着3個高5米的小金字塔和7個三角形喷水池。整個組合,覆蓋著一個6萬平米的地下空間。這些用玻璃及金屬支架做成的地面建築,體積小、輕盈、透明,不但不會傷害週邊的古典建築,也給地下空間,帶來了自然光線。

晚上的金字塔,閃耀著一柱紅光,經水池及燈光的反射,使金字塔如魔術般,活起來了。在偌大的廣場中,繞著木步道走、繞著金字塔群走,仿彿走入了光與影的迷宮。

想不到,這金字塔的提案,曾引發法國輿論及大眾極大的爭議。1981年法國總理密特朗決定對羅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並採用外來的美籍華裔、貝聿銘建築師所設計的玻璃金字塔方案,引發當地居民,為捍衛巴黎人和保衛古典建築,大舉責難。金字塔的建立,成為訪客進入羅浮宮各展覽區的主要入口,地下化的健全服務功能,有效的疏通大量參觀者,並提供了商業空間。

貝聿銘曾說:「實的金字塔給死人,透明的金字塔給活人。」金字塔所象徵的意義,創新的變裝,新奇而有趣,終於令法國人印象改觀,並成為巴黎著名的景點。

貝氏做了不按理出牌的創舉,也創造了古今時空的和諧相接 。當我們看到地下室大堂中,設置了一個為地下空間引入自然光的倒置玻璃金字塔(見以下網址),不能不佩服的聲稱:妙!


貝聿銘大師說: 「如何使歷史活起來,同時帶進未來,我想我正在努力」。

宮女

]
宮女 Las Meninas (1656作)
委拉斯奎茲 Diego Velázquez (1599-1660)
油彩布本 318×276 cm
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收藏

委拉斯開茲,西班牙畫家。24歲後至終其一生,都是西班牙國王菲利普四世最竉愛的畫家,擅長畫肖像畫。

《宮女》左側是畫家本人,從背景鏡中反射得知,正執筆為國王及皇后作畫。畫的中央,正站著五歲的公主,沒有理會正在為他遞送茶水的宮女和另一位正向國王與皇后屈膝行禮的宮女。在畫面中心,宮女、護衛、侏儒、男孩與一隻狗,都沒有交集的擺在畫面上。背景門外的光處,站立另一個武士。畫家想說什麼?

1659年,委拉斯開茲在去世前,終於被授與爵位。畫中的畫家,身上加上了騎士身份的十字架。有可能,就是這幅主題不明畫的原來目的,成為騎士,畫家終於完成了他的心願。

舞蹈教室The Dance Class (1871 -1874)
德加斯Edgar Degas ( 1834 -1917 )
油彩布本 85 x 75 cm. 
巴黎奧塞美術館收藏

委拉斯開茲《宮女》, 1656年作。狄嘉《舞蹈教室》, 1874年作, 相隔218年。乍看間,兩幅畫很相似,室內的寫照、眾多的人物、和諧的色調,自由的筆觸,有如快照攝影般實錄的畫面。

畫室所表示的,與狄嘉一樣,捕捉真實的「一剎那」。然而前者的手法,著重人物的個別描寫,完善的佈局。與狄嘉的生動的,把那刻的好與壞,完整重現,有所不同。二百多年後的狄嘉,經過透視、照相機的發明、中等階級的興盛,想法當然不一樣。確實的是,委拉斯開茲欲設法捕捉剎那,而故意忽略規矩、細節與所想說明的主題意義,為日後的印象派想法,開了先河。

看看印象派,回頭看看在它二百年前的傳統派的畫,作個比較。看到沒有前人的傳承,就沒有後人的青出於藍。繪畫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傳承美的世世代代。
Photo courtesy of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