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7

1687年,誕生了兩位中、西畫家。寓居揚州金農 (1687 - 1763) ,一生清逸布衣。威尼斯人皮托尼(1687 - 1767),一生榮華富貴。 
我們把鏡頭拉回到1687年,對比一下,兩個不同家的世界。
  1687年的,為中國清康熙廿六年,國盛民安。1687年,為尼斯共和國(697 -1797)執政時期,曾稱霸地中海的海上商業帝國,開始衰落
  揚州、威尼斯,兩個貿易港,同樣繁榮富庶,極度侈華。威尼斯人馬可索羅(1254-1324)遊記中,有詳述揚州之繁榮富庶,激勵了西方對東方的響往威尼斯為尼斯共和國首都,一直義大利商業(絲綢、糧、香料集散地)藝術的中心
藝術背景
清畫院派盛行及揚州畫派興起 (上期金農介紹)時西方藝術正步洛可可時期

洛可可Rococo源於法語Rocaille,意為狀似貝殼之裝飾洛可可藝術始用於法王路易十時代,宮廷室內及家具之裝飾遂成為18世紀歐陸宮廷藝術主流。其崇尚繁複華麗的造型,扭曲虛張的線條,內容空虛的形式美,比起路易十四時代「巴洛克藝術」堂皇富麗,少了宏偉壯大,多了瑣碎、通俗與驕情。法國大革命(1789-1799)爆發後,貴族的藝術也跟隨著貴族沒落而告終。
皮托尼:是巴洛克未期與洛可可時期的威尼斯畫家。從叔父學畫,風格俊美,技巧一流,畫面充滿舞台張力,賞心而悅目。然而,畫中人物缺少了互動,佈局失焦。他的畫,像形式之堆砌,很「洛可可
皮托尼,實至名歸的洛可可,卻反成了終身之。他身前已有很高的知名度,畫也賣得不錯。他一直留在家鄉,力於建立威尼斯美術學院,享受安穩的榮華富貴晚年榮升為院長。可是,他去世後不久,巳被人遺忘,作品散落,結束了那華麗的夢

1687年,兩人畫家,兩個世界。把相干的接軌,比較下,更明暸藝術史發展的軌蹟。古今中外,流派的成敗,各有因由。「揚州畫派」以「回自然」傳頌後,其影響力比「洛可可藝術」來得更深更遠

後記: 生於同時期的德國音樂家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 - 1765),以「巴洛克音樂」聞名於世,可他那華麗繁複的音樂,在其去世後的十年內,也曾被視為頹靡之音,無人問津。時代的巨輪刻印著歷史的軌跡,回到1687年,我們來欣賞一下巴哈時代的流行音樂吧!

冬心先生的怪

西方家勇於創新立異,流派林立,各領風騷。可這對中國清代畫來說,卻被貶之為」。清康、雍、乾盛世,揚州(今江蘇省江都縣,舊稱廣陵)出了「八怪」。

揚州位於長江之北,為兩淮鹽運集散地,商旅雲集,新興富商階級,競尚奢華、笙歌達旦。富裕繁榮招徠不少文人畫士,寓居揚州。他們大多真性率直官途失意,孤傲放逸,戀墨寄情。作品往往創新立異,不守成規,一反當時以四王(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為主流「人人一峰(黃公望),家家大癡(黃公望)」的摹古迂腐畫風,形成一股新氣象。

揚州八怪」非實數(㯫考証約有15人),為首。「八怪」應是揚州方言之眨詞,也可能與「醜八怪」搭上個邊。我們來看看,冬心先生在那裏?
金農(1687 - 1763)
籍貫浙江仁和(今杭州,長年寓居揚州。
字:壽門、吉金。
號:冬心、司農、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  居士、蘇伐羅、龍梭仙客、金廿六郎、百二硯田富翁
家世源於名門望族,出生時家道已中落。少即聰穎好學,博覧古籍經文。
仕途:乾隆元年(1736年),薦舉博學鴻詞科, 入京未試而返
精通:詩、書、畫、篆刻、琴曲、鑑
兼擅:山水、人物、花鳥、尤工墨梅。
始創:「渴筆八分」人稱漆
著述: 冬心先生集、冬心雜畫題記、冬心齋硯銘

洋洋灑灑的履歷表、令人側目。然而,這是傳統中畫家應備的條件,他們必須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寫得一手好字,題得一首好詩文人畫獨霸中畫壇悠久,唯成就詩、書、畫俱全者,談何容易?我們的冬心先生,五十歲才開始畫畫,不怪不怪!

東坡:「論畫以形,見與兒童鄰
石濤曰:「我自有我法。」
傅山;「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專家來評評冬心先生的作品何怪之有?!
冬心先生的漆書,倒有點怪:
源:禪國山碑、天發神讖......
楷、隸、行書,易讀......
筆:筆為刀,側峰而行方扁橫斜,齊如刀削.......
墨:墨焦似漆,墨飛白......
方正整齊,橫粗豎細,參差錯落金石味濃。.......
特色:墨真筆實,拙裏有巧。....... 絕也
傅山曰:「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莫非冬心先生,字古人怪耶

冬心先生一生坎坷,布衣終身。與西方畫家不同,傳統文人畫士,多出於官宦富人之家,博多才,在社會上有相當,受人敬重。唯官途失意之「揚州八怪」,不得不以買畫為。他們有長居商人家者,有列席商人宴席為上賓者,有與亦賈亦儒的鹽商結成好友者,也有不甘心為「青藤門下走狗」,不褻賣畫者他們只能寄情書畫中.釋放真性情,慕求自由不羈他們自然,作品生㓉化,融俗於雅。這股不走正統的「歪風」,被當時人譏之為「怪」。

揚州畫派」,終以一股清風,挑戰了強勢的正統畫派。其影響遠及清末民初的上海畫派(如任頤、吳昌碩,齊白石等),以至現代的嶺南畫派。我們看到他們的畫,並不覺怪。想像一下,在300前,這些標奇立異的庶人作品,被稱之為「醜八怪」,咱們就見怪不怪矣!

馬格利特的謎

雷內. 馬格利特 (Rene Magritte 1898 - 1967)畫了371幅謎樣的作品,可他沒有提供答案。

謎 1 
29歲的作品:裹白巾接吻的情侶,矇著頭的兩人看不見彼此,表示愛情是盲目嗎?他們在戀愛還是在告別?或是............
Everything we see hides another thing, we always wanted to see what is hidden by what we see. - Magrite
我們看到事物另一件隱藏在後面。我們都希看到,眼前所看到隱藏什麼?-馬格利特

馬格利特用了最寫實的手法,畫了一個謎,把平凡的事情,變得不平凡。

謎 2 
30歲的作品
The famous pipe. How people reproached me for it. And yet, could you stuff my pipe? No, it't just a representation, is it not? So I had written on my picture "This is a pipe, I'd have been lying!
名的煙斗,大家都為了它來責疑我。但是,你能我的煙斗塞滿煙草嗎?不,這只是像,嗎?假如我在畫上寫道:"煙斗",那我就在撒謊了!
作品原名為 Treachery of image 像的背叛們看到的煙斗,卻因下面的一句法文「不是煙斗」而背叛了眼睛所看到的煙斗。那不是煙斗又是什麼呢?於是單調的煙斗變得有趣,使人陷入沉思、疑惑、嘲諷中,卻又想一解煙斗的玄機

謎 3 
66歲的作品:作者取了一個含宗教意義的畫名,「人子是聖經上耶穌的自稱。這幅畫是否隱喻著耶穌所說:「因為你看見我,才相信我嗎?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才是有福的 !」(若望福音20:29)蘋果像徵了過錯,道貌岸然現代人的臉,被蘋果遮蔽了,看不到「人子。這是我個人看畫的解讀。馬格利特用畫來喚醒每一個人,不要只看圖像表面,要找出自己的答案。
My painting is visible images which conceal nothing: they evoke mystery and, indeed, when one sees one of my pictures, one asks oneslf this simple question, "what does that mean?" It does not mean anything, because mystery means nothing, it is unknowable."
畫是可見的圖像,沒有要隱藏什麼:它人們看到我的畫都會問自己,「那是什麼意思?」它沒有意思,因為就是無設意義和無法預知的。

馬格利特的父親從商,曾是裁縫。母親家族製造帽子。這說明了他愛也愛穿西裝戴帽子的原因。14歲時,母親投河自盡,屍浮河邊的謎,改寫了他的人生哲學,過著謎樣的生活。關於他的少年歲月,記載不多。18歲入美院學畫畫,24與兒時玩伴結婚,曾從事壁紙花紋及商業海報等設計工作。28成為專業畫家。
比利時超現實派畫家馬格利特(1898 - 1967),與畢卡索(1881-1973),布拉格(1882-1963)杜尚(1887-1968)、米羅(1893-1983)年齡相近,彼此認識,各展所長。馬格利特作品,卻綜合畢卡索的變化莫測杜尚的挑釁機智布拉格處事嚴謹米羅夢幻奇想。他的作品冷酷而詼諧,富幻想卻帶有哲理。他用極平常的事物,描繪難解的謎,來挑戰觀者。
If the dream is a translation of waking life, waking life is also a translation of the dream. 
如果夢是醒時生活的,那醒時生活也是夢的轉譯
好個莊周夢蝶論!「不知周夢為蝴蝶與夢為」又曹雪芹道:「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實與虛幻,難辨也

馬格利特被譽為「有思想繪畫人 」。他是20世紀超現實主義代表畫家、是比利時的國寶




畢卡索遇見布拉克 - 冰火傳奇 III

1907 -1914年間,冰火結合,成績斐然。無耐,好景不常。1915年5月,布拉克被法國軍隊徵召,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 -1918)。在戰疫中,不幸頭部嚴重傷,造成短暫。1916年尾,布拉克復出,繼續他的立體派創作旅程。與火,卻因布拉克的入鿉與受傷,變得疏離

1918畢卡索又戀愛了,與Olga結婚。棄舊迎新的他,放下立體派畫風而轉向古典主義。我們看到把梵谷「午睡」的農夫農婦,畫成美夢中的情人,維妙。(下圖




冰與火,慢與快的個性,注定了兩人的命運。布拉克一生安穩地畫著他的靜物畫。他師承塞尚,作起畫來,也活像塞尚,講究慢工細活,確完美無瑕他喜歡同步慢慢的畫好幾張畫,享受一步一腳印的過程。認為繪畫的過程比完更重。他要讓看畫的人,同他一起經歷創作過程中的無窮。他的真對自己、對藝術、對看畫的人,一絲不,始終如一

Truth exist; only lies are invented. 
真理常在;只有謊言是製造的 (布拉克)
With age, art and life become one.
隨著年齡成長,藝術與生活而為(布拉克)

1937年,布拉克又作了「拿著曼陀鈴的女子」(下圖右),有點「超現實派」的味道,卻仍是固步自封,缺乏新意。右邊的畢卡索又有新歡,畫了一個哭泣的舊愛。 Olga 在他的心中,已是如此的醜陋不堪。火,又一次挑戰了藝術的尺度,勇於創新,毫不退縮。

同在1937年,急步走在時代前鋒的畢卡索,完成了「格爾尼卡」反戰的巨作(下圖。我們已看不出這是什麼主義了,因為這就是畢卡索,獨一無二。1951年,他70歲,又換了個新畫風,完成了韓戰大屠殺(下圖。他的多變,他的速度,如火如荼。

冰與火,相生相剋布拉克冰,冷靜安隱,撤頭尾的立體,也是創建者。畢卡索擁有立體光環,在當代或後世,都布拉布拉無疑是當代知名的藝術家,受人敬重。他的作品在他生時,已被收藏入宮。畢卡索似火,轟轟烈烈的點燃著20世藝術,成為世界級的巨星。1973,蘇聯還為他出了郵票。

然而,冰火相遇的傳奇,卻成為藝術史上的奇蹟、永遠的歌頌。1954年,布拉克在被接受訪問時說:
If we have never met with Picasso, will Cubism have been what it is? I think not, the meeting with Picasso was a circumstance in our life.
如我遇見畢卡索,會有現在的立體派嗎?我想不會,我們的相遇,是命運的安排

後記:此,終於寫完冰火傳奇」三則。借布拉克的話,享受的是過程。從很不喜歡畢卡索其人其畫,到毫不猶豫給他按個讚,過程中的研讀,分析,比對,使我慢慢體會到為何比人強,也使我常常嵌入厭惡及激賞的糾結中。時勢可造英雄,可人的性格,卻是造就英雄的本質。

畢卡索 創造者與毀滅(Picasso, Creator & Destroyer by Arianna Huffington, 1996.) 一書中,形容畢卡索擁有:
Power to create and passion to destroy.
創造的力量與摧毀的熱情

"If I had not been a painter, I would have been a picador."
果我不是畫家,我會是個鬥牛士。-畢卡索

畢卡索是個鬥牛士,也是個畫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