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磨坊 - 跳舞(畫引子#55)

在紅磨坊 - 跳舞
At the Moulin Rouge - The Dance 1890
亨利. 勞特雷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864 - 1901)
布面油畫 115.6 x 149.9 cm
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這是一個真實的場景。紅磨坊的表演已結束了,嘉賓正要離場,卻被中間兩個在跳康康舞者吸引了。勞特雷克在畫作背面註解:「無骨瓦倫丁對新人的指導」。速的舞步,顯得輕鬆活潑。背景被人認出來,有詩人愛德華.葉芝和磨坊老闆。前景高貴女子,卻無視一切,正要離去。畫家捕捉了即興瞬間,沒有故事,沒有牽連,「人物」是他的「風景」。畫家用率真的筆觸,活潑的色調,誠實地、快速地,記下了他的生活,他的世界。

「我按原樣畫東西。我不評論。我記錄。」

「只有人物存在;景觀是、也應該是 - 不過是附屬品;專門畫風景的畫家,不過是個無聊的人。」- 勞特雷克。


我們再看下一幅即興之作。畫中人物,都是畫家的朋友。後景中的矮子,就是他自己。作品很輕鬆,很自由,沒有章法。只覺得,這個畫家很會畫、很瀟灑.....

亨利. 勞特雷克 (1864 - 1901)

勞特雷克出生於貴族之家,父母是近親聯婚。13歲因騎馬不慎,摔斷了左右腿骨,腿從此停止生長,使他一生帶着成人之身,孩童之腿。

這不幸,卻造就了他投奔藝術,成為畫家、版畫家、漫畫家和插圖家。在他36年戲劇化生活中,留世700多幅油畫、350幅版畫、海報,和5000幅素描。

「我不屬於任何學校。我在角落裡工作。我很佩服德加。」


德加 (1839 - 1917) vs 勞特雷克 (1864 - 1901)

德加比勞特雷克大25歲,年輕人對前輩,敬重有嘉。他們住在巴黎同一個地區,常常光顧相同咖啡廳和娛樂場所,找尋靈感。勞特雷克對母親說:「德加鼓勵我說,我今年夏天的作品還不錯。我願意相信。」

看兩幅沐女作品,只差了三年。德加顯示在正規的繪畫技巧上,強而有力,完美盡緻。兩畫相比之下,德加的沐女,似是在鑰匙孔中窺探,而年輕人卻掀開人物迷人的面紗,直視眼前沒有預設的場景。


勞特雷克 (1864 - 1901) vs 馬蒂斯(1869 - 1954)

兩幅同是「舞蹈」的作品,比他小五歲的馬蒂斯,表現了天真瀾漫,活在自己夢幻中。兩個同一世界的人,選擇了不同的人生,沒有交往。


勞特雷克的藝術

1887年,他把畫室搬到紅磨坊的附近,投入19世紀巴黎人瘋狂迷戀大都會夜生活中,過着紅酒綠、醉生夢死的日子。他筆下的舞者、妓女、演員、商賈,詩人,並没有被哀憐、被丑化。瀟灑的筆,反而表現了頹廢生活的優雅。他以貴族之尊,侏儒之身,病魔纏身,酗酒若狂,使他無節制享受他的僅有,笑傲人生,不留悲情。他畫的風塵女子,都不美,卻有個性。身在多姿多彩、人物交錯,忙作一團舞台上,他得意忘形,流連忘返。

「我致力於創作真實而非理想,或許這是缺點。雖然我並不喜歡醜陋的東西,但我對它仍帶有幾分興趣的塗上顏色,或畫成圓形,或使之發光…」

紅磨坊尊他為貴賓。他戴著高高的禮帽,坐在特設的坐位上,喝著白蘭地,用木炭速寫眼前的花花世界。紅磨坊主人,也委托他製作宣傳海報。他的海報風格,深受當年風行日本浮世繪版畫和影子戲的影響。歌頌紅磨坊的石版畫,一時也成了洛陽紙貴,名巴黎。然而,他卻在登上成功之頂,終結了命運的魔咒,與世長辭,享年36 歲。他的藝術,展示在他的家鄉、貝爾比宮 - 勞特雷克博物館和世界各地,永垂不朽

勞特雷克作品集

舞蹈1(畫引子#54)

 

舞蹈(第一版本) La Danse (First Version) 1909
亨利·馬蒂斯(1869 - 1954)
布面油畫 259.7 x 390 厘米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

五個女體,手拉手的在藍天綠地中,跳舞。坦率的線條,删繁就簡。平圖的色彩,單純明暸。她們舞動着肢體,充滿動感。身體變成了跳躍的音符,歡喜的歌頌生命,與眾同樂。
愛、飛、奔、歡喜的人;他是自由的,沒有什麼能阻止他。」---馬蒂斯

翌年,馬蒂斯受俄國的收藏家委托,畫了第二幅「舞蹈」。這次他用了更大膽、更強烈的對比色彩,使畫面顯得更原始、更狂野。馬蒂斯結合東方和非洲藝術,讓色彩帶領着他,表現自己的主觀世界。繪畫從寫真變成寫意,寫的是自己的心境。

你學習,你學習,但你守護著最初的天真。」---馬蒂斯


亨利·馬蒂斯(1869 - 1954)

馬蒂斯,歐洲「野獸主義 Fauvism」藝術風格創始人和領導人。生於法國,從小受良好教育。18歲前往巴黎學習法律,21歲放棄法律工作,入巴黎朱利安美術學院習畫。他崇尚塞尚、梵谷,非洲原始風和日本單純色彩的版畫馬蒂斯的藝術之路,走得很順。他曾開辦繪畫學校,生前已享有相當的知名度批判過他的人,後來都會在他的畫中,找到良的美。他一生孜孜不倦,獻身於藝術。

「我所夢想的是一種平衡的藝術,純潔和寧靜,沒有令人不安或令人沮喪的主題 .......一種對心靈的舒緩、平靜的感覺,就像一把好的扶手椅,可以讓身體疲勞得到放鬆。」---馬蒂斯


野獸主義

如「印象派」,「野獸派」也源自一群年輕畫家於參展後,其作品受到畫評家激烈嘲諷而得之惡名。他們畫的是平易的主題,想像的風景。其畫風簡約、重視活用色彩的自由,裝飾味濃。

有了顏色,人們就會獲得一種似乎來自巫術的能量。」---馬蒂斯

「舞蹈」的組合在他的作品「生活的樂趣」中,已留下了雛型(見畫的中心點處)。在鮮艷的風景中,有吹笛者、舞者、嘻戲者、日光浴者及躺在草地上調情者,一塲幻像中的「春之舞曲」,正在上演。


這些畫,充滿稚氣,帶著女性的溫柔和浪漫,正是馬蒂斯的風格。晚年坐在輪椅上的他,還是忙著用剪刀剪著他的歡喜。

「切割成顏色,讓我想起了雕塑家的直接雕刻。」---馬蒂斯
更多剪貼畫,詳拙文「蝸牛」:
https://jinnaart.blogspot.com/2019/03/

2015年,他的舞蹈雕塑仿製品,出現在俄國公園裡。


馬蒂斯vs畢卡索  (1881-1973) 

1907, 畢卡索作了「亞維濃的少女」。五個少女,騷首弄姿,其中三個還戴上了非洲的面具。他們的身體分解成簡單的色塊,與背景的浴巾,顯得雜亂無章,前面還放了一盆水果。

這是畢卡索「立體派繪畫」之雛型。看得出來他也受了東方與非洲的影響。也看得出來,他的畫語,比起馬蒂斯,少了一份天真與溫馨,多了一份扭曲與醜陋,確確解釋了兩位大師性格的差異。

「我一直試圖掩飾自己的努力,希望我的作品有春天的輕快歡樂,不要讓任何人懷疑它付出了多少努力。」---馬蒂斯
all quotes from https://www.brainyquote.com/quotes/henri_matisse

美哉寶島 - 4.台北植物園

眉飛色舞 Dancing with Color & Line
台北植物園巡禮 Touring Taipei Botanic Garden
Jinna 作品 (2022/4/30)
65 x 80 油畫

我愛逛植物園。在那裡,看到形形式式的千嬌百媚,色彩繽紛的萬紫千紅。賞心悅目中,也長了見識。「眉飛色舞」是樂在其中的喜悅,與大家分享!

台北植物園,始建於日治時代,為研究植物的重要場所。占地約8頃,依植物品種、習性及主題分區。園內設荷花池、十二生肖區、多肉植物區、裸子植物區、蕨類植物區、棕櫚科區、文學植物區、詩經植物區、民俗植物區、佛教植物區等。品種豐富,各領風騷。用心經營,井然有條。每物皆設有解說牌,寓教於樂,美不勝收。隨著四季更迭,每次邂逅,都有新的驚艷。

出去走走,到台北植物園一遊,永遠是最佳選擇。

分享台北植物園美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