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D'où venons-nous? Que sommes-nous? Où allons-nous? (1897-1898)
保羅.高更(1848-1903)
布上油畫139× 374.6 cm 波士頓美術館藏

189712月,保罗·高更於貧病交加、自盡未遂後,開始畫下這幅在粗麻布上,他一生最重要的巨作。

我找到了高更自已對此畫的介紹及評論,並翻譯如下:
 「這 5 x 12 呎的畫,左右上角塗上金色(就像壁畫受損露出了下面金色的牆),有畫的名字和我的簽名。畫的右下方,一個睡著的嬰兒和三個坐著的女人。後面有兩個紫衣人在互訴心聲。中間夾雜著一個粗壯、彎著腰、舉起了手臂的人,在聽到後面的兩個人在傾談他們的命運,感到震驚。中間的人正在摘果子。孩子旁有兩隻貓,一隻白羊。神像雙手舉起,神秘的韻動著,象徵著未來。彎著手臂的人似乎在聆聽神明。最後,一個老婦安然平和的迎接死亡,故事也結束了。在她的腳下,一隻奇異的鳥抓著蜥蜴。......」

「畫的背景是森林中溪流,後面是大海,再後面的鄰島的山脈。景色看起來有許多色調,但整體的主色是藍色及韋羅內塞綠,使前景那些亮橘色的赤裸人物更凸顯.....我已完成了這件哲學性作品,可說比得上聖經,我覺得它是一件好作品。」

右邊的嬰兒及左邊的老婦代表了生老病死、人的一生。中間的摘果人,代表人世的歡樂易得,卻不能預測自己的命運。後方的神明代表來世的生命。左前角的白鴿代表死後靈魂。一個獨自深思的人,反省人生的無解,一切生命都會隨著時光而流逝。高更的畫,只是提出疑問:「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沒有答案。

這樣的畫題,這樣的畫風,在那「印象派」活躍的年代,每個畫家都在追求生命中新鮮亮麗的題材時,當然沒有獲得青睞。高更放棄財富與文明,一生坎坷,始終忠於自己死後作品才聲名大噪更多的介紹,下期再續。
點選看高更作品集

古琴名師蘇思棣


蘇思棣書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校友作品展(2018)

每年都會回香港,參加母校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校友畫展。老中青校友聚首一堂,以畫會友。本期特別介紹校友蘇思棣行草軸。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
今何許,凭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戊戌春日蘇思棣書
(南宋 姜白石詞 點絳唇)

蘇思棣
自述「遊走於中國書畫、古琴、崑曲音樂之間,樂琴書以消憂。」昔日同窗,今為古琴名師、德愔琴社社長,並任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古琴導師,及全球巡迴演奏,實母校之光也。聽他講解古琴技法、打譜,深入淺出,領聽者共沉醉於古人意境中,一詳古琴之玄妙。

良琴之製造合「尋絃」九個步驟之傳統手工藝術乃劈、削及砍木材之意即製作古琴之技法

打譜
古代琴譜並無節奏及細節打譜者必需自已反復彈演編寫及修正以求能演奏出古樂章完美和自己古琴藝術品味及造詣

蘇思棣堅持古法 師生對彈」,認為「質量比數量更重要」。他說:

古琴從來都不是大眾樂器,追溯到唐代,白居易亦有此類感慨,覺得古琴在當時未受到大多數人歡迎,還感嘆是因為西域音樂太過吸引人.........擔心同時,古琴藝術始終一代一代傳承落嚟,可以話樂器唔一定要普及,反而每個時期,有一批人對古琴真係好了解,又可以提升同豐富內容,其實已經好好。」

相比之下,他更擔心有些人倡導「重量不重質」的快速普及,會使古琴最深層的東西慢慢消失,與當下的流行音樂無異。
錄自香港大公網

蘇思棣對古琴這一份的執著,就是古琴傳承之道,世世代代,生生不


高蹺垂釣


高蹺垂釣. 斯里蘭卡
Stilt Fishermen of Sri Lanka.
Photo by Jinna

最近愛因斯坦的「遠東遊記」在他逝世一個世纪後出版了!當然他是在豪不知情、也許極不願意後人把他的遊記中的評論,公諸於世。這對這世界超級偉人,是否欠缺公平。先不談他對當時中國人的看法所引起的大騷動,且看他形容斯里蘭卡人「勞動很少,需要很少」,是「簡單的生命循環」的屬褒屬貶?!適藉我剛走了一回斯國,對這偉人的評論,特別有所感觸。

斯國尉藍的天接水,高蹺垂釣的漁夫,與自然共生。這「簡單的生活循環」,是斯國曾有過的獨特謀生之道。椐說漁夫立於水中之木蹺,無聲無息的佈下魚餌,魚獲不少。然而,這種覓食的方法,終敵不過捕魚船,而輪為旅遊一景!我們付費看景,可比他們真的釣魚來賣賺得多呢!而我們嚮往的,正是那種「簡單的生活循環」!

百年前的愛恩斯坦看到的斯國,相信與現在的,同樣是一個「要求不高、知足知樂的微笑國度」。人常因比較而有得失。如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簡單的循環」,亦非壞事也。

那一刻

那一刻
Enlightened 
Jinna 作品
膠彩布本, 42 x 33cm


斯里蘭卡大學裏的巨大榕樹


那天,認真的斯國導遊Ajip,帶我們去看他的私房景點。巨大的榕樹,任行的迂迴盤纏了許多回,聽說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古樹蒼勁卻帶著強而有力的生命力,在校園裏樹立了生命的典範,自由奔放,生生不息永續茁壯。坐在樹蔭下乘涼,那一刻,細細的看,看到樹幹上每個細節都是畫,都是生命的頌歌。
What a wonderful world

芝櫻



芝櫻
Ground Cherry Blossom
北海道東藻琴芝櫻公園
Hokkaido, Japan
Photo by Ha-r-bin & Jinna 

想不到有這麼美! 五月的北海道芝櫻,嬌嫩綻放,染個滿山浪漫的粉紅。10公頃的山坡地,種了120萬株芝櫻。輕盈的走在白木梢步道上,迎來一陣陣淡淡花香。粉紅芝櫻的千嬌百媚,濃濃地包覆著高低起伏的山坡,宛若给大地添上夢幻的新粧

芝櫻非櫻花,屬草本科。五片花瓣,有白、粉紅、紫等顏色,其形狀與顏色極似櫻花,故稱「」。「芝」日語中意為「地上蔓生的野草。芝櫻,可解為地上蔓生的櫻花。不同於樹上的櫻花只有一週的花期,這地上芝櫻花期,為半個月到一個月不等。北海道東藻琴芝櫻公園規模,為全日本之冠。

公園設計很用心。山坡上迂迴延綿的小徑,只容一個人行走。遊人走入花海,如被裹在花毯中,零距離與自然共融。小徑的分佈,設計者是有條理、有秩序的把遊客分散開來。碰到遊客眾多的時候,也只看到一排排在花叢中的人,而也不覺得滿山都是人。人融入了花海,更張顯那一片片粉紅蔓延的宏偉。園內設有大大小小的電動車,為遊客代步。也有小型直升機,帶你在空中賞花。走在浪漫的粉紅花叢中,心情也年青起來。被包圍在這一切有深度、有厚度、立體粉紅中的喜悅,難以形容。的體驗,增加了我們人生的厚度、深度、寬度,讓我們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芝櫻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