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碧連天

芳草碧連天 Sea Grass Join the Sky (2020)
Jinna
彩+本 90 x 120 cm
愛德華王子島 Prince Edward Island

活出色彩從2016年10月創刊,每週六出版,不覺已寫了203期寫的是美的體驗,包括談藝術、遊記、看展覽、影評、嘉賓及自己作品介紹等。希望把自己與藝術有關的生活記錄下來,也希望在藝術推廣中,盡一份力。

遊走於藝術史的軌跡中,發覺畫家不計一切為理想完夢,成名者絕非偶然。艱辛的路、難走!

最近寫到維梅爾,朝夕迷戀在他的畫中,看著他的畫,忽然感到我懂他的痴迷。讀着梵谷滿載真情的信與,直為這鄰人眼中的瘋子喊怨。達利人怪畫更怪,卻不得不為這藝術的天生好手叫絕。當我進入羅斯科畫中的黑暗裡,為再也走不出來的儍子,濕了眼眶。這些人是痴、是瘋、是怪、是儍............都為藝術奉獻了自己。他們的畫,滿載着他們的情,世世代代,感動人。

藝術迷人之處,貴在永恒,像一江後浪推着前浪的滿腔熱血,生生不息。藝術的軌跡中,還有無數不曾被發掘的畫家,默默地推動着藝術的巨輪,往前行。

畫整理了一下,發覺自己也有一種風格,喜洋洋的滿載色彩,樂天的個性,畫不出灰暗。珍惜為每一幅畫所付出的熱枕、心動與痴迷,像自己孩子般的寶貝,讓生命不留白,活色彩。
分享我的色彩

中間白色,玫瑰紅上有黃,粉紅,薰衣草色 (畫引子9)

中間白色(玫瑰紅上有黃、粉紅、薰衣草色)1950

馬克. 羅斯科 Mark Rothko (1903 - 1970)
油畫 205.8 x 141 cm 私人收藏

站在巨大的畫前,人如置身其中、浮動的矩形相疊,靜中帶動。那厚的、薄的,層層疊、深䆳濃郁的色彩,令人陷入沈思。那朦朧的收邊,纏纏綿綿。畫家在畫一幅沒有完結篇的畫。他一筆接一筆、用非語言、非表象的色團,讓人聽見自我內心深切的呼喚畫在2007紐約拍賣會上以7284萬美元售出

寂靜永遠正確的需求。

比多說更有力量

這是個說太多、活動太多、消耗太多的年代許多無奈的人都迫切地在找尋我們可以生根和成長的寂靜空間我們要抱着一定能找到的信念活下去。-羅斯科

羅斯科 (1903 - 1970)

俄猶太裔美國現代抽象表現畫家/童年深受排猶情緒影響/10歲隨家人移民美國/18入耶魯大學,隨俄國革命爆發而退學/兩年後赴紐約學習繪畫,喜歡米羅、克利的畫,創作超現實作品/25歲開辦個展,任教於猶太中心 /47歐遊後,全然投人《Color Field 色域》的新風格視藝術為表達情緒及宗教的工具/晚年因患病,在憂鬱中,66歲割腕自盡。

休斯頓天主堂

61歲受聘設計休斯頓天主堂,和建築師一起策劃。他選用了14件作品,並在教堂後殿,掛上單色三聯畫(圖右)。黑色背景上,塗上深藍、深紅、深栗。面對空虛,教人省察自己

我不是抽象主義者。我對色或形狀或其他任何東西的相互關係都不感興趣。我只想表達人類的基本情緒 - 悲傷,狂喜,滅亡等等。

許多人在我的畫前悲慟而泣,表明了我傳達出人的基本情緒...在我畫前哭泣的人和我在畫畫中哭泣是相同的宗教經驗....。假若,你說你僅為畫中色彩關係而被感動,那麼你就有所誤解了。-羅斯科

羅斯科的畫

乍看被認為太簡單、太容易畫、缺乏內容。但若要臨摹起來,倒真不容易。他的畫,是感情的堆積。他建立了一個畫的精神空間,像是一面鏡子,發生了「我與我」的對話和互動。年的他,色彩繽紛,充滿希望。晚年的他,離家搬到工作室,弧獨的纏繞於憂鬱中,暗色調的作品,仍懷着希望,療癒失落

羅斯科 vs 梵谷

兩個弧獨的人,兩個悲劇,兩幅遺作。想起了梵谷,最後的遺作,《麥田和烏鴉》,還是充滿張力,可路已到盡頭。

梵谷給弟弟寫道: 我畫了惡天氣下的麥田,我不需用任何言語來表達我的悲傷和極度的弧寂...但我知道這些畫會告訴你,我在鄉間找到了健康和活力。

羅斯科的遺作,似乎是從教堂的黑調調走出來,卻是紅得刺眼。是悲傷?狂喜?滅亡?畫名是無題,羅斯科不再言語,把所有的情緒付諸寂靜............

來點看開心的羅斯科吧!


灰色的樹 (畫引子 8)

灰色的樹
Grey Tree (1911)
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1872 - 1944)
油畫布本 78.5 x 107.5 cm 
荷蘭海牙市立美術館收藏

1910年,畢卡索及布拉克共創的立體派畫風,瘋靡了巴黎的畫家,蒙德里安也加入了風潮,畫了灰色的樹。橢圓形的架構中,被解體、簡化、重建。新的秩序,出現另一種的美學,依然和諧。

我想盡所能去接近物體的最真實面,故我把一切型象都抽掉,直達物體的最基本面。

蒙德里安 (1872-1944)

20世紀純抽象主義始創人之一/生於荷蘭,父為小學主任,兼教素描/少從風景畫家叔父習畫/美院畢業後成中學教師及風景畫家/1911年赴阿姆斯特丹立體派畫展,深為感動,決赴巴黎,得取立體派精髓/1914年回國,創新風格/1917《新造型主義 Neo-Plasticism出版/《新風格》雜誌主要創辦人/1918年回巴黎,二戰後移居紐約/逝世紐約,享年72歲/與林布蘭、梵谷同享荷蘭三大名畫家殊譽/對後世建築及設計,影響深遠。

新造型主義荷蘭 De Stijl 新風格派運動 /水平和垂直綫/三原色(紅、黃、藍)+黑白色/純幾何抽象構圖。

共識之美 Universal Beauty
蒙德里安的繪畫,回歸到物體的基本,人人都懂的基礎上,自然是永不退流行,故能廣泛的應用到建築、傢具、設計、服裝、餐具等等。建立於共識之美 Universal Beauty上,百年後的今日,他的風,仍在流行。

的首要務必使用廣泛普及的表達式。

藝術創作不為某一個人,相對的是為每一個人。

康定斯基 vs 蒙德里安
康定斯基與蒙德里安相差6歲,同為20世紀純抽象派始祖。前者屬感性的抒發抽象,後者為理性的幾何抽象。然而,感性的容易嵌入繁複,少了輕逸 ; 理性的難免局限於規範,少了靈活。百年前两位大師大刀闊斧的為藝術開創了全新的抽象之路,實至名歸,功不可抹。

 蒙德里安作品集

構思第八號 (畫引子 7)

構思第八號 Composition VIII (1923)
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 - 1944)
油彩畫布 140 x 201 cm.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藏

這是一 幅流動的,用點、綫、面構成的彩色樂章。所用的色彩與綫條,對作者來説,都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代表他各種不同的心靈狀態。即興中,此起彼落,異中存和,如臨一場輕快的爵士音樂盛宴。


藝術家不僅要訓練他的眼,還要訓練他的心靈。

顔色是琴鍵,眼睛是,心靈是多弦的鋼琴。藝術家演奏的手,彈着一個又一個的琴鍵,引發心靈的振動。

借用你的耳給音樂,睜開你的眼給畫作,然後 ⋯ 騰空心靈 ! 只問自己,這幅畫能否讓你遊走入一個你至今還不知道的世界。答案若是,夫復何求!

20世紀抽象藝術繪畫創始人之一/傑出藝術理論家/詩人/劇作家/生於俄羅斯莫斯科茶商富裕家庭/入莫斯科大學就讀法律及經濟學/30歲看到莫奈《乾草堆》畫作後決心從藝/入慕尼黑美院/1911成立青騎士派,成為前衛藝術家/1918返俄,其藝術與官方《寫實主義》相悖/3年後回德任教於包浩斯學院/1928入德籍,包浩斯被納粹關閉後移居法國/1941納粹佔領法國,移居美國/最後逝世於巴黎,享年78歲/留世畫作610件及很多藝術理論著作。

康定斯基 vs 克利
康定斯基與克利為好友,曾同時任教於包浩斯學院,並皆以音樂譜畫。把克利的畫比作「獨奏曲」,康定斯基的畫就是「管弦樂」了。生於亂世,命不由己,渴望自由,有什麼比「抽象藝術」更自由呢 !

康定斯基的畫,徹底脫離物體形狀,從心所欲。與克利的「天真浪漫」與米羅的「夢幻世界」相比,他的畫,有大將之風,充滿感情,令人震撼。譜着不同的樂章,奏著快樂或悲傷、平靜或激動、輕鬆或緊張的情緒,琳琅滿目。他的畫,不能言諭,只能意會。他開創了劃時代的「抽象藝術」,給人無限的自由、無窮的想像。

看克利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