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寶島 (3.北門360°遊訪)

1. 北門:
正名「承恩門」,清朝城門建築,「台灣府城」正門,建於1884年(清光緒十年),為現存五大城門中,唯一保存完整之古蹟。
北門旁公園,設北門文史及建城工法說明展示,別具匠心。

2. 中山堂:
原址為「清欽差行臺」。1936年,日治時代,改建為「臺北公會堂」,1945年,台灣光復,更名為「中山堂」。2019年,升格為國定古蹟。
 
喜歡在那裡聽音樂、看展覽、聽演講喝咖啡。發現堂前廣場,多了不少滑板「新手」,來此與年輕人一比高下。

3. 北門郵局

1898年始建,稱「台北郵便局」,日治時代重建。1969年增建第四層,並拆除原本拱門,以方便郵務車進出。1970年,因廳舍老舊,欲拆重建,遭民眾反對。1992年起,積極改進修繕,使古蹟重現。2013年完工,升格為國定三級古蹟。沒有掛上招牌的「北門郵局」,保留了百年建築的原貌。

4. 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1885年,臺灣巡撫劉銘傳聘英、德顧問,設建機器局。20世紀初起,先後為日治時代鐵道部、及臺鐵總局本部。2006年起,國立臺灣博物館,與臺灣鐵路管理局合作,推動鐵道部轉型,成為「台灣博物館系统」四大館之一。2007年,指定爲國定古蹟,走入百年古蹟群。歷經16年修復,2020年開幕,分當期展及常展。常展展出有關台灣鐵道文物與歷史,林林種種,應有盡有。古蹟帶着百年古蹟群的光環,有幸的被保存下來。

鐵道部展覽廳室,設大型鐵道動態模型(下圖),成為親子共遊,老少同樂的好景點。

再往右邊走,看到一束束的芒草,隨風搖擺,很美。輕鬆一下,樂而忘憂。

5. 台灣記憶倉庫:

1914年興建,為原「三井物產珠式會社」舊倉庫。2018年重整修復,改為文藝展覽館。2015應西區門戶計劃之需,議決拆除重建。文保團體,發出原地保留搶救呼聲。幾經艱難,終給這百年歷史古蹎,穿上了溜冰鞋,往東平移30公尺,完成了完整保存古的偉大任務。2018年,正式開放。

原倉庫一變為「文藝展㕔」,與市民互動。一樓設川流之島,介紹台灣好書、好茶及文物,是台灣智慧交流的好地方。

來杯咖啡,看看書,心靜自在。

6. 戶外藝展:

出外向左,見戶外展覽大型燈箱,展示著台灣名家畫作。華燈初上,在繁忙的車陣中,向人招手,有空來看畫展呀!


北門 360 度遊訪,目見古蹟「活化」,善哉! 喜哉!

請點看北門360°遊訪影片。
Photos and film by Jinna

斜倚裸體(左側)(畫引子45)

莫迪藝術下

斜倚裸體(左側)
Nu couché (sur le côté gauche) 1918
莫迪里安尼 Amadeo Modigliani (1884 -1920)
油畫,84 x 146 cm  私人收藏 

1916-19年間,莫迪完成了22幅斜倚及13幅坐姿的裸體畫,斜倚裸體(左側)是其中最大的一幅。古典傳統裸體畫姿態,舊瓶換了新酒,沒有細功。看得出的莫迪藝術,原始純粹、簡潔典雅,帶着慵懶與感性回眸中,若有所言,卻是有口難言。


2018,這幅畫,在紐約拍賣會上以1.57億美元成交。1918年,在莫迪生平唯一的個展中,只售出2幅畫,共值60法郎(~ 64美元)


你一生的任務,就拯救夢想

我所尋求的不是真實的,也不是虛幻的,而是無意識的,人類內心的奧秘

藝術的成果是對抗理所當然

羅馬不在我外面,而是在我裡面。她狂熱的甜蜜,她悲劇的命運美麗與和諧,都屬於我,成為我的靈感和我的藝術。

幸福是位帶着嚴肅面孔的天使。

每一件偉大的藝術,如同大自然的萬物, 你會從外在美先看......然後再去看原創者所牽引出來的感動和激動

當我找到你的靈魂時,我會畫上你的眼睛。
https://www.azquotes.com/quote/587461

1. 安格爾(1780- 1867) vs 莫迪里安尼(1884 -1920)

安格爾,法國新古典主義代表畫家,26歲已受命為拿破侖作肖像畫,深受時代寵幸。他堅守正統學院派的教條,在意於毎個細節的處理,一絲不茍〈大宮女〉帶着古希臘女神的完美,裹着當時流行土耳其頭巾,冷靜而平淡,沒帶絲毫激動,顯得高雅、不朽。安格爾因力求完美,往往不顧比例,〈大宮女〉過長的肢體,絕不是無心之失。


100年後,莫迪的斜倚裸體(左側),簡化得只剩下軀殼。两人的裸體畫,同樣震驚了當代的觀眾,因為畫中是具名的現世女子,不是女神背叛了裸女只能在神話中出現的正當性,備受爭議。而莫迪的作品,更因他個人生活的放蕩不霸,朦上了煽動色情罪名,而遭警察勒令停展。
2. 雷諾瓦 (1841-1919) vs 畢卡索 (1881-1973) vs 莫迪
雷諾瓦年青時,曾任瓷器畫工。他筆下的女性,美白光潤,幻似的、永遠青春、美麗與幸福(下圖)。
急步走在時代先鋒的畢卡索,卻雷諾瓦的女孩,轉换成一種幾何拼圖塊,人物不再是重點,創了立體派的畫風(下圖)
三者比較起來,雷諾瓦的女孩,永遠甜美;畢卡索的女孩,為創新而創新;莫迪女孩(下圖),她怎麼了?牽引起觀者莫名的探索及深思.......
3. 畢卡索(1881-1973) vs 莫迪里安尼(1884 -1920)
1906年,莫迪搬到巴黎,認識了畢卡索,住在同一區。他們同是巴黎的外來移民畫家,沒有傳統藝術的包袱,響往原始藝術。他們惺惺相惜,卻也步步為營。畢卡索稱讚莫迪,是唯一懂得穿衣服的男仕,說要幫忙莫迪找經銷人。
1907畢加索作了阿維儂少女,超脫了一切繪畫認知。兩次殘酷世戰,腐蝕了人心,美與醜沒了分界。少女帶着非洲的面具,人物失去了本來面目。

畢加索多元多變的藝術,比起莫迪單元不變的藝術,容易吸引更多各類型的買家,其藝術地位,與經濟收益,自然也比莫迪,更勝一籌。然,活到35莫迪,作品349幅,比起活到90歲的畢卡索,作品5萬,在當今藝術上成就,可不能小覷!

4. 塞尚 (1839-1906) vs 莫迪里安尼(1884 -1920)

塞尚是後印象派畫家也曾參與印象派畫展。然,他在巴黎沒有得到,如其他印象派畫家的光環,黯然離開巴黎,回到家鄉。孤寂奮鬥,埋頭苦幹中,終於為藝術開拓了一條新途徑,畢加索稱他為現代繪畫之父。畫中的尚夫人,融入畫中,整體呈現,重神韻多於型似。務實中,多了一份塞尚真情的告白。
莫迪最後畫作,有着塞尚真情的感動。懷孕的珍妮,有了眼睛,有了希望。

莫迪藝術總結
俄羅斯小說家伊利亞·埃倫堡 (Ilya Ehrenburg) 曾寫道:我相信,在莫迪利亞尼看來,這個世界,就像一所由非常不友善的成年人所經營的巨大幼兒園.........人物都像受傷的孩子,其中一些孩子還帶著鬍鬚或白髮。」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155894.Ilya_Ehrenburg#

自視很高的天才藝術家莫迪,用荒唐的人生,來遮掩他揮之不去的惡夢。他在生命最後的一年,仍努力不懈,擁抱希望莫迪,從來不是歷代畫評家的寵兒,公眾對他的藝術,喜愛有嘉。戴着面具的肖像,沒有眼晴,卻傳遞了無數的哀傷,莫迪藝術,增添了神秘的傳奇色彩與魅力

莫迪術作品展

莫迪藝術上篇請看上上集:

網址https://jinnaart.blogspot.com/2022/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