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 & Art Revolution


文文,5歲。精靈、可愛,喜歡繪畫。家住寧波,集父母、祖輩及親友寵愛於一身。在這主張不婚不生的年代,家有一小,如獲至寶。

用了 Apple procreate 軟體,畫了文文。筆、紙、色彩盤都在iPad上,方便了得。運用圖層,分層作圖,保留及刪除,彈指之間。花幾個小時就完成了。傳統畫將成古董!?非也!

最近去看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 Art Revolution Taipei 》

《台北新藝術博覽會》,每年都有個主題。2024年的主題是「進入異次元 ‧AI 藝術新視界」。自新Al Sora,能迅速將文字描述轉化成超水準的Al影像後,Al藝術的耀眼,令人側目。本展AI 數位藝術,AI 錄像藝術,還有AI 主播,表現平平而通俗,缺乏質感,少了激情!其藝術性,尚未能領先傳統繪畫。

博覽會共分十大區。包括:大會策展區:平行世界、2023國際年度主題獎、國際當代藝術、紐約當代藝術基金、國際藝術家沙龍大展、中國當代藝術、台灣當代藝術、2023 國際藝術家大獎賽、文創藝術、藝出慈悲。博覽會端出藝術盛宴,門票500元,參觀者眾,十分值得。

是次參展共48國家,339攤位,展品共3000餘件。作品包羅萬有,目不暇給。博覽會革新地,提倡藝術家與觀眾,在沒有經紀人下,直接交流,互惠互利,進行現塲直銷。藝展品質高,爭相吸睛,價格實惠,造就了不少藝術家及藝術收藏家的新貴,共同推動美育,提昇國民素質。Taipei Art Revolution,有好的動機,Bravo!



美哉寶島 - 13. 衞武迷迷村


《衞武迷迷村》,在高雄苓雅區《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對面。從《禮物藝術家餐廳》左側外墻展開。
《苓雅區》出現一道巨大書墻,三層樓高,放滿了中、外圖書,井然有序,由羚羊守護着。

羚羊:《苓雅》的諧音、迷迷村的吉祥物,散佈在壁畫及街頭中。《迷迷村》邀您來,找羚羊。

2016年,《苓雅區公所》邀國內、外45位知名壁畫家蒞臨迷迷村,在高空吊車上作畫。他們以每幅3層樓的面積,自選主題,完成約130幅大型創作。有別於一般街頭作品,迷迷村的壁畫,構圖緊密不草率,色彩繽紛不庸俗,寓教於樂,水平極高,把原來呆板無趣的樓層,潻上新裝,無限創意,花姿招展,活力充沛。


又把一樓的街面,扮作小吃店,生動有趣。

老社區被活化了,成了全台首座大型戶外藝術館的《迷迷村》,揚名國際,功不可沒。
訪問了社區唯一的雜貨店,一對老夫婦,守着寥寥可數的貨品,笑談當年舉辦彩繪藝術節的盛況。如今留下彩屋,卻沒有留下吸引人潮的商店。《迷迷村》尚待大量的資金投入,方能守住傳奇,不至凋零。

白先勇青春版 "牡丹亭"

廿年前,我看了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從「作家」成了「崑劇義工」、為圓他的崑曲夢。崑曲,我不太熟識的唱腔,含蓄婉轉,纏綿細腻,很雅。𠵱𠵱呀呀的一句語,唱了很久。那小生忽真忽假,忽高忽低的腔調,難度極高。在國家級的大舞台上,演員青春煥發,活力四射;角色眾多,行頭講究;古典的崑劇,帶着現代的氣習,大戲目、大製作,令人眼睛為之一亮,見識了。崑劇自此吸引了我。

廿年後,白先勇帶著牡丹亭全班人馬回來了!他們在廿年內,共演出了500塲,感動了無數的中外人仕,特别是大學生。白先生把400歲的國寶-崑劇,復興了,帶到全世界,他做到了。看他眉飛色舞、不辭辛努的推廣崑曲,心存敬佩。

台北的票,一下子就賣完了。我們決定去高雄衞武營戲劇廳,3天看整套「牡丹亭」,很過癮!

台上青年步入中年,依然勁道十足。碎步疾走,隨我雲間飛躍;揮舞水袖,書我空中狂草。劇未變,只是我已認同了崑劇,我們的國寳,匹比西洋歌劇,層次更高。

崑曲源起:元末明初,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巴城鎮)。《崑山腔》又稱《水磨腔》,形容江南崑曲之細膩纏綿、柔情婉轉

崑曲歷:源自江南一帶,繼風靡全國;盛清,上至宮廷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家傳戶曉,蔚為風潮;並衍生成各種地方劇種,稱「百戲之母」。清沒民初,國將不國。文革時代,國萃喪亡,崑曲險被遺忘!(詳王安祈「崑曲前世今生」影片)

湯顯祖:1550-1616 ) 湯顯祖,明未著名劇作家,江西臨川人。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晚號繭翁、清遠道人出生書香門第,自小飽讀四書,為人剛正不阿。33 歲考中進士,官至六品;因彈劾朝政,仕途坎坷。48歲棄官回鄉,閒居「玉茗堂」致力於戲劇和文學創作。 著作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並稱為「玉茗堂四夢」。《牡丹亭還魂記》(1598年),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塊記》,改編而成,後世稱之「中國文學最美的一則愛情神話」。

崑曲之美「崑曲無他,得一美字:唱腔美、身段美、詞藻美。」-白先勇

文雅、精緻、一板一眼,講究口傳心授的藝術。

伴奏:笙、蕭、鎖吶、三弦、琵琶。

青春版《牡丹亭》召回崑曲的青春生命: 白先勇:「我們的這個版本叫做青春版《牡丹亭》,為什麼叫青春版呢? 第一,我相信,崑曲本身就有一個青春的生命,我推出青春版《牡丹亭》,是想召回崑曲青春的生命,崑曲不必越演越老,它不是存在於博物館裡的老化石。 第二,《牡丹亭》本身,它就是歌頌青春、歌頌愛情、歌頌生命的,男女主角都很年輕。 第三,我們起用年輕演員,他們是合乎劇中的人物和氣質的。 我們想藉助《牡丹亭》這樣一部經典大戲,訓練一批有才氣的青年演員來接班,來傳承崑曲。 而且,我們也要培養青年觀眾。 一個劇種如果沒有青年觀眾,是很難傳承和延續下去的。 因此說,青春版《牡丹亭》面向廣大觀眾,更面向它的青春未來。」https://www.zgnfys.com/m/a/nfwx-30736.shtml

團隊 : 總製作人及藝術總監:白先勇,聯合蘇州崑劇院,及兩岸文化及戲曲精英全新打造。

根基 : 以傳統作為根基,遵循只刪不改原則,保留純正的崑劇傳世經典風貌。

復興:用現代劇場的概念,新時代的審美觀青春靚麗的形式,集詩歌、音樂、舞蹈、戲曲於一爐,纏綿、婉轉、細膩,絲絲扣合。

《奼紫嫣紅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夢》-白先勇著:《牡丹亭》的主題在於一個「情」字,我們的劇本也就貼近湯顯祖「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來發展:第一本啟蒙於「夢中情」,第二本轉折為「人鬼情」,第三本歸結到「人間情」。湯顯祖筆下的「天下第一有情人」杜麗娘因夢生情,一往而深,上天下地,終於返回人間,與柳生夢梅結成連理。在《牡丹亭》中給予愛情最高的禮讚,愛情可以超越生死,衝破禮教,感動冥府、朝廷,得到最後勝利。《牡丹亭》可以說是一部有史詩格局的「尋情記」,上承「西廂」,下啟「紅樓」,是中國浪漫文學傳統中一座巍巍高峰。httpsaa://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256192

杜麗娘: 湯顯祖是個失意之人,仕宦坎坷,卻打造了一個16歲,在16世紀的的封建禮教中,執着追求自已理想愛情的「牡丹亭還魂記」,浪漫而超現實,不可思議。正是如此的不可能,湯顯祖對抗封建專制的吶喊,讓人動容。

傳承: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UNESCO)認定崑曲為世界文化遺產。近年,在白先勇及崑曲精英推廣下,崑曲的研究、著作、講演、課程、網上課程及各大學崑曲社,紛紛成立。The Peony Pavilion,也登上了國際舞台,讓崑曲一代一代,承傳下去。從牡丹亭還魂記」死而重生,夢想成真,看到麗娘還魂,湯顯祖圓夢白先勇圓夢讓崑曲還魂,萬紫千紅盡開遍,生生不息。

搖籃曲 (畫引子# 70)

 

搖籃曲 La Berceuse (1889.2)
文生 . 梵谷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布面油畫 92.7 x 72.8 cm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奧古斯丁Augustine,郵差魯林的夫人,雙手緊握一根繩索,坐在木椅上,很無奈。魯林家族,在梵谷的心中,是幸福的典範(見上期)。很可能,夫人在為梵谷擺 pose時,用繩索拉着剛出生女兒搖籃,可搖籃沒有被畫在畫中。因此梵谷特地在畫右下角紅地上,用紅色厚重的筆觸,申明標題:La Berceuse(搖籃曲 / 搖着搖藍)」;又在椅子扶手中,註有梵谷的名字及畫作日期 (下圖)。此畫作於高更離去後,梵谷住入精神院期間。夫人坐的木椅,正是高更來訪,坐過的椅子。梵谷在椅上畫了幸福的魯林夫人,他把幸福的畫,寄送給高更,期盼和好,還交待此畫必須放在同他已送給高更的两張向日葵的中間。
(參巧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7949/madame-roulin-rocking-the-cradle-la-berceuse)  。然而,他一厢情願的美意,總遭拒絕,人稱他為傻子。

梵谷共作了5張「搖籃曲」。他信中寫道,希望看到這幅畫掛在船艙中,讓憂鬱孤寂的漁民,面對艱巨的危險,守着悲苦的大海,都可以體驗到在搖籃中,被搖的感覺,重温兒時的遙籃曲。」良善的梵谷,總是一片苦心;可在畫中,夫人有點怪裏怪氣,十分寂寞無奈,正是梵谷的寫照。手握繩索,希望找到知音,可是知音不在。這個不懂人情世故的失敗者,卻有着澎湃的渴望,極力想做一個被人接受的人,生平只買出了一張畫。

與「魯林的肖像比,兩張風挌很相似,都是快速的、豪放的、寫意的。受十九世紀傳入歐洲的日本繪世繪影响,平塗無明暗、強烈彩色對比、重主觀棄客I am my painting,我就是我的畫。濃郁中,緊抱希望。

(續上期)

天真的梵谷,希望和高更一起,在阿爾勒城建立一個「藝術家合作社」。因對高更友誼,有過多的期盼,以至發生後來的割耳事件,高更驚惶逃去。夢碎了,梵谷更形孤單無援。只剩下魯林,也是個酒徒,兩人猩猩相惜,成為好友。割耳事件和日後住入精神病院事件,魯林陪伴左右。梵谷信中說:雖然魯林年紀還不夠大,做我的父親,但他對我卻有一種沉默的嚴肅和溫柔,就像一位老士兵對年輕士兵一樣」。「魯林是一個既不痛苦、也不悲傷;不完美、也不幸福,也不總是無可指責的誠信之人。但他有一個如此善良的靈魂,如此明智,如此充滿感情,如此值得信賴。」

1889 年 4 月,離去世前一年,梵谷給西奧寫道:「我告訴你,當我想到,我在阿爾勒城看到的一些,永存心中的事時,我不再需要抱怨在這裏發生的任何事情了。」良善的魯林,已挽回了他在阿爾城所經歷的失望和疏離。梵谷並非隣人中的瘋子,他懂得知恩、感恩。

  文生, 我的故事。片尾意譯:「這是一個被誤解的頑固男人的故事,他永不放棄;一個去做你需要去做而且很會的故事。所以,請告訴我,你最擅長做什麼?」

郵差約瑟夫·魯林肖像 (畫引子# 69)

郵差約瑟夫·魯林肖像 1888
Portrait of Joseph Roulin (1841–1903)
文生 . 梵谷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油畫
 81.2  x 65.3 cm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收藏

穿上藍色制服的郵差先生,像個名人,看來很有架勢。大大的雙手,厚厚的鬍子,臉色紅潤,仰舉的頭,瞇著眼睛,一副很願意聆聽的樣子。藝術家梵谷稱魯林先生為一個比大多數人更有趣的人。畫中的構思、線條、色彩,寫出了梵谷的生命,離他去世前兩年,仍然充滿生機。

1888年2月,梵谷搬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城Arles認識了當地的郵政服務員,約瑟夫.魯林。梵谷在給弟弟提奥的信中說:我正在和另一個模特兒一起工作,一個身穿藍色制服鑲金邊飾的郵差。他一臉大鬍子,很像蘇格拉底 Socrates*…….他幾乎沒有鼻子,高額頭,禿頭,灰色小眼,紅嘟嘟的臉頰,胡椒和鹽(黑白色)的鬍子,眼睛Jinna 意譯。

*蘇格拉底,公元五世紀的希臘哲學家、史上第一個道德哲學家,擅以對話的方式,啓人們内在的智慧真理,西方哲學創始人。梵谷說鲁林的大鬍子很像蘇格拉底 ↓,也包含着對魯林的十分敬重

「魯林家族」

魯林成為了梵谷忠誠的好友與模特兒。他還讓他的夫人、兒子和剛出生的嬰兒,共襄善舉。梵谷共作了29 幅魯林家族肖像畫,為這個請不起模特兒的畫家,是件天大的禮物啊!1888年12月初,梵谷寫道:我為整個家庭畫了肖像,郵差的一家人;我以前也畫過他的半身像。丈夫、妻子、嬰兒、小男孩和 16 歲的兒子,都是法國人,儘管他們有着俄羅斯人的長相。

梵谷出自荷蘭新教牧師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貫通法、英、德文,著迷於宗教、哲學和文學著作。他喜愛寫作,忠實地把他的藝術與生活,都記載在寫給提奥,數量驚人的書信中,成為後人研究畫家第一手最真實的資料。

<下期待續>

   郵差約瑟夫·魯林肖像展:

貴賓撰文 - Shiu Kam 攝影之旅

 春之笑容     
Indigenous Little Girls at Tham Ma Slope
Vietnam
           
   夏日惜緣   
 Wood Duck at dusk

   丹楓迎秋  
 A stroll in a foggy fall morning 
Toronto Waterfront

    冬滿寧謐        
Lone tree in heavy fog
Mississauga, Canada 

Beauty & emotion are seen through the camera lens.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things around us;
you just have to slow down and look for them.
Capture the moment as it happens.

透過鏡頭看到的美麗與真情。

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美好的事物;
你只需要放慢速度並尋找它們。
捕捉發生的瞬間。

Shiu Kam 21.2.2024

Shiu Kam 攝影之旅, 邀您同賞

香江行 - M+博物館看展

M+ 博物館

M+, Museum Plus, 不只是純美術(Fine Arts)博物館。以包括藝術、建築、設計和影像,展示多元性視覺文化,成為香港當代視覺文化新地標,以别於香港故宮及香港美術館。2021年正式開幕。

建築方案 : 香港建築設計師 TFP Farrells + 瑞士建築設計師 Herzog & de Meuron作品。

建築面積 : 面積約 65,000平方米,共設33個展廳,展廳面積已佔17,000平方米。

建築特色:兩個方塊,橫向板樓(143 x117米)上,橫立一豎向板樓,正面朝向維港,打着M +巨型LED (110寬 x 65.8米高)屏幕,展示館展及藝訊,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看板。

比起香港故宮,M+功能性較強,藝術式較弱;沒有香港特色,少了細節。展地狹長,找不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趣味。以下介紹兩個裝置藝術展覧:

看展一 : 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 (2022年)
草間彌生 Yoyoi  Kusama (1929- )
M+裝置藝術展:塑膠氣球、壓加力板、瓦片、木板、明鏡、金屬LED燈。

「我,草間彌生,是夢遊仙境的現代愛麗絲。就像穿越鏡子的愛麗絲,我,草間彌生,也打開了一個奇幻自由的世界。」一草間彌生,1968年(展場文宣)

草間彌生(1929- )
繪畫/素描/雕塑/波普藝術/極簡主義/裝置藝術/行為藝術/電影/虛構作品/時裝設計/作家
生長在日本長野縣富裕家庭,幼年的草間,已愛上繪畫。十歲起,發現極罕見疾病,使她在看事物上,加上了圓點。在她十歲時畫的母親和六十六歲畫自己(下圖),都存證了她看到的世界,都有圓點,無所不在。(詳拙文:南瓜.畫引子43)
「一天,我看見桌子及桌布上的紅色花朵圖案,再抬頭一看,天花板、窗戶和牆壁,都覆蓋著同樣的圖案,最後遍布了整個房間、我的身體和整個宇宙。」

圓點,成了草間彌生的執念,她的密碼。自稱是愛麗絲,用她的圓點,創造了她的奇妙世界。黑暗的房間裡,地上、壁上、天花,都是黑白圓點。走入小室中,四面八方的鏡子,反射著圓點,充斥視覺。簡單的圓,造就了繁複的幻覺空間,草間彌生邀我們進入她的宇宙與眾同樂,作品紅遍全球。

看展二 : 老人院 (2007年)
藝術家 : 孫原及彭禹(北京)
M+裝置藝術展:電動輪椅、玻璃纖維、矽膠、衣物及配飾。
M+ 希克藏品(捐贈 )

13個坐在輪椅上的仿真老人,來自不同國家,都是政治、軍事、宗教領袖、獨裁者......。然一世梟雄,卻流着口水,打著盹,被困在展場圍起來的小空間裏,七歪八倒的,漫無目的,互相碰揰。藝術家以此譏諷並婉惜,世道掌握在一班昏庸無能的老人手中。擬真作品,發人深省。

體驗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