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寶島 - 6.南雅奇岩


一大龐然巨石,矗立在台灣東北角海岸綫上、臨海的路旁,宣示了「南雅奇岩」的開端,一個不容錯過的寶藏。

「請你停步,來看看我的珍寶,不收門票,沒有管理員。

沿岸奇岩嶙峋,形形色色,遠眺着「基隆嶼」,好個天然地質博物館。
有條有理,層次分明,岩石可以這樣的柔軟!

北極熊竹筍、霜淇淋、人頭像、千層糕、海狗岩、琳琅滿目.............發揮你的幻像吧!

仔細看一下岩石的紋理與色彩,宛若寫意水墨畫,天匠神工。


交錯層牌上寫道:「南雅地區多為風化紋地形,其成因乃因砂岩中的節理風化作用後,造成岩石內部含鐵礦物逐漸氧化,於是顯現出氧化鐵的帶狀花紋。在南雅海岸風化岩,無論是何種形貌,皆各有獨特的風味,為台灣其他地區少見的地形地質景觀。」


站在南雅奇岩頂,數着岩層,數着千年。日積月累的層層疊疊,終會因風化、腐蝕和人為破壞而有所損耗,懇政府能盡心經營和管理,莫辜負這路邊的千古絕品;愛護「南雅奇岩」,也懇請遊人把垃圾帶走!


Jinna 影片

花氣薰人帖(畫引子#58)

花氣薰人帖 
黃庭堅(1045-1105)
帖册 紙本  縱30.7公分  橫43.2公分
宋四家墨寶冊第九幅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名帖釋文:
花氣薰人欲破禪,
心情其實過中年。
春來詩思何所似,
八節灘頭上水船。

藏鈐印
無作者款印。
「緝熙殿寶」:南宋內府
「貞元」:王世貞藏印。
「安儀周家珍藏」、「無恙」、「心賞」、「朝鮮人」 、「安岐之印」: 清書畫鑑藏家安岐印。

原文識語
南宋元祐二年(1087),黃庭堅(43歲)   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
前首「王晉卿(詵)數送詩來索和,老嬾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
後首:〈花氣薰人帖〉。
1100年:(55歲)  重寫〈花氣薰人帖〉,自成一帖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奉為國寶。

成帖源起

宋文人喜相互贈詩、唱和詩黃庭堅以詩與書法聞名,皇親駙馬王詵,多次贈詩、送花、索唱和詩。在不勝其擾下,戲答以〈花氣薰人帖〉詩中調侃自己已到中年,還因花氣薰人,禪定破功。雖說春來詩思,心境卻如八節灘上,逆水之舟,有心無力矣。


北宋名家: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江西分寧人。家學淵源23歲中進士,天資極高,詩、文、書皆精

文人:蘇(軾)門四學士之一。

詩人:江西詩派鼻祖。詩與蘇軾齊名,人稱「黃」。

書法家: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之一


書法導覽:

黃庭堅的小品書帖,詩、書美,充滿經營。故宮簡:「此幅隨手寫來,用筆蒼勁,墨色由濃潤而枯澀,雖是草書結體,但有行書筆意,字字獨立,筆畫起止顯得緩和沉著,雖僅有五行,大小疏密,縱橫參錯,墨色濃枯,變化多端,為精謹的佳作。」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006#inline_content_intro

懷素啓蒙故宮簡紹聖元年 (1094)黃庭堅貶官至黔中時,見懷素草書<自敘帖>,受到很多啟發,用筆趨於圓勁,多連綿草勢」。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006#inline_content_intro
然懷素書法表現了天才之狂傲、黃庭堅書法代表了逸士之灑脫。筆墨見真章,各有千秋。

花氣薰人:黃庭堅少蘇軾九歲,然對蘇軾敬重有嘉,常隨門下。也因挺蘇的關係,每受連坐貶官,仕途坎坷。山谷中年閉關,修禪養性,自是不應被花氣所薰。他借「薰」字來調侃自己修禪破功;亦以「薰」譏諷王詵之強人所難。小品充滿禪意,筆墨蒼勁,英氣迫人,留下作者高風亮節之千古絕書,百世流芳。

名帖動漫:


耳語

 

耳語 Whisper 
Jinna 2022年
油畫  41 x 32 cm

六年前花東之行,在花蓮玉里國小參加了「全鄕射耳祭儀暨傳統技能競賽系列活動」。「射耳祭」,布農族語中為 Malahtangia ,意為「射鹿耳」,以表揚射獵山鹿的英雄們,意在鼓舞士氣,承行薪火相傳。

每年春季,布農族頭目,都會號召族中男性,舉行祭儀。流程含獵前槍祭、射耳儀式、分肉與祭骨儀式,以及報戰功酒宴,並祈求每年狩獵和農作豐收。盛大的祭典表演,就在學校的草坪上展開,節目玲琅滿目,也加上了女族人和孩子們的助陣,相當精彩。


表演之餘,三個布農族女孩,在一旁俏聲細語,和樂融融。捕捉似曾相識的幸福滋味,留在畫中,往事依稀,卻並不如煙.........

射耳祭影片欣賞
Jinna 畫展




懷素自敘帖(畫引子#57)

懷素自敘帖(局部)  攝於故宮展
紙本  全長 : 縱28.3公分  橫755公分
狂草體   總計 : 126行  702
懷素  唐大曆十二年 (777
收藏 : 曾經南唐內府,宋蘇舜欽、邵葉、呂辯,明徐謙齋、吳寬、文徵明、項元汴,清徐玉峯、安岐,清內府等收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自敘帖(局部)本文:
懷素家長沙,幼而事佛,經禪之暇,頗好筆翰。然恨未能遠前人之奇迹,所見甚淺。遂擔笈杖錫,西遊上國,謁見當代名公,錯綜其事。遺編絕簡,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無疑滯。魚箋絹素,多所塵點,士大夫不以為怪焉。

引子
走了一趟故宮「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特展,展中首檔推出譽為「天下第一草書」的唐人「懷素自敘帖」,曾是宋人蘇舜(1008 -1048) 之珍

聞不如一見通篇狂草,鐵畫銀鉤,剛硬圓勁。字體在輕、重、緩、速之間,大小錯落;前、後、左、右應中,連綿起伏,環環相扣,人稱之為「一筆書」懷素好書如畫,字字隨心寫來,不經意、章法,神來之筆,無拘無速,逍遥天際,堪稱書中神品故後人稱此帖應非臨摹本所及 ,為現存三本「自述帖」版本日本半卷本、台北故宮本和契蘭堂本)之冠。

懷素(725 - 785)
長沙人,後徙京兆。本姓錢,字藏真。幼出家為僧,參禪之餘,頗好書法。個灑脫氣慨爽朗,精心追求書道、受到名書法家顏真卿青睞,教以筆法。及後西進京城,訪名師,認真學習,終有所成。其草書絕妙,擅名當時,獲詩人名流等激賞,並在其墨跡後,提詞稱許懷素 53 歲寫「自敘帖」,摘錄部分提詞贈詩等,實以他人之言,誇賞自己一番。


「自敘文」中摘錄之提詞贈詩
「開士懷素,僧中之英,氣概通疎,性靈豁暢,精心草聖。積有歲時,江嶺之間,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韋公陟,覩其筆力,勗以有成。今禮部侍郎張公謂,賞其不羈,引以遊處,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贊之。」
「行筆有如虺蛇奔走勢就座,旋風驟雨聲響滿屋堂。
初疑輕煙澹古松,又似山開萬仞峰。」
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
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
昔張旭之作也,時人謂之張顛。今懷素之為也,余實謂之狂僧。以狂繼顛,誰曰不可?」
「志在新奇無定則,古瘦灕驪半無墨。醉來信手兩三行,醒後卻書書不得。」
「心手相師勢轉奇,詭形恠狀翻合宜。人人欲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
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
「馳豪驟墨劇奔駟,滿座失聲看不及。」
遠鶴無前侶,孤雲寄太虛。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如。」

懷素自敘帖「狂來輕世界,醉裏得真如。」
懷素醉了,字愈寫愈大,奔放灑脫,氣勢磅礴,神采飛揚!醉僧人傲、書狂,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草聖只在醉裏得真如醒後卻書書不得矣!自敘帖收筆時,忽來一段委婉,曰:「皆辭旨激切。理識玄奧。固非虛蕩之所敢當。徒增愧畏耳」(下圖)。意謂自敘帖中的讚譽美言,都是辭旨過於激切,理論偏於玄虛深奧,固然不是我這虛蕩之輩所敢承當,使我更慚愧羞畏而已。
卷尾豐富的藏章及題跋
跋有清高宗乾隆、杜衍、蔣之奇蘇轍、蔣璨、曾紆、保之行趙令畤蘇遲、富直柔吳寬李東陽文徵明陸修高士奇文彭項元汴等,都表達了對「自敘帖」愛之摹之,並尊之為草聖

李東陽以篆書為「自述帖」作引首 : 「藏真自序」。卷尾李東陽題跋曰:「懷素自敘帖,本蘇舜欽家物。前六行,乃舜欽所補,見於書譜,而此卷正合,其為真蹟無疑。然具眼者觀之,固不待此也。舊聞祕閣有石本。今不及見。見此卷於少師謙齋徐公者再。往復披玩。不能釋手......」 

極緻國寶盛宴
「醉僧」之真、「草聖」之狂,迷了1245年以來的「草迷」。原帖已殘弱怕光,難得一見。驚艷之餘,特別感謝故宮用心策展,積極推廣中華文化,促成此趟極緻國寶盛宴。
故宮懷素自敘帖全貌及細節欣賞連接:
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004#0
故宮懷素自敘帖介紹影片:

秋風陡起圖(畫引子#56)


秋風陡起圖 Autumn wind blowing up 
李可染 Li Keran (1907 - 1989)
設色紙本 69 x 45.6 厘米
款識:陡地秋風起,黃葉滿天飛,歲次丁卯
鈐印:可染、老李、李下不整冠。

一陣秋風忽起,滿天黃葉紛飛。牧童驚呼一聲:「噢!我的帽子飛了!」牛也隨著風、隨著帽子、隨著叫聲,昂頭止步。80歲李可染,以細筆勾出牧童;以重墨積出老牛;以狂草之筆,使樹摇葉落。剎那間,道出了畫外之「風」。


「坐聽密林噪蟬聲」

潤墨深林中,孺子與牛在聽........畫中沒有畫出來的........噪蟬聲,道出了畫外之「音」。

「孺子牛圖」

跋曰:「牛耶,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生勞瘁,事農而安居。純良溫馴,時亦強犟,穏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肉,無不有用。形容無華,氣宇軒昂。生是為人,死也為人,犠牲的象徵。吾尊之為師,稱之為國獸。」

全圖字與畫,起伏相映。浮遊於天地中,無邊無際。三頭水牛,一頭牛犢,與牧童相安共處,一片和諧,道出理想中的天地人和,自然界之寛容。


李可染(1907-1989),原名李永順,齋號「師牛堂」,江蘇徐州人。自幼開始作畫,16歲入上海美專,後為杭州國立藝術院研究生,學習西畫,師從林風眠。39歲任教國立北平藝専。拜師齊白石,相隨10載。43歲遊歷江南,成功創造「萬山紅遍」等紅色山水畫。他是中國當代畫家,以山水、動物畫為主,喜歡畫牛。著有「李可染畫論」,李可染論藝術」。


李可染畫牛

「吾崇其性,愛其形,故屢屢不厭寫之。」

孺子牛出自魯迅《自嘲》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意思是對待敵人,絕不屈服;甘願做孺子(童子)的牛,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李可染用水墨編成「孺子牛」的詩,寥寥數筆,盡訴孺子與牛之間的默契與和諧,清新有趣,意境深遠。


「畫畫,可貴者膽,所要者魂。」

「意境就是景與情的結合;寫景即是寫情。」

我不依靠什麼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個苦學派。假如我的作品有點成就的話,那是我深入學習傳統、深入觀察描寫對象、深入思考、深入實踐的結果。人離開大自然、離開傳統不可能有任何創造。 我常常問自己,我是在創作畫,還是在學畫、研究畫 ?結論:我是在學畫和研究畫,我現在已經70歲了。我一輩子都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


距今25000年前,人類就在山洞裡畫牛。阿爾塔米拉是一個舊石器時代的洞穴,位於西班牙北部的桑蒂拉納德爾馬(坎塔布里亞地區),洞穴中,發現了史前繪畫。

西方的牛,重寫實、色彩、表現。梵谷的牛,帶着頑強生命力,帶着希望


李可染 (1907 - 1989) VS 畢卡索 (1881-1973) 

畢卡索的牛,卻是戰爭、殘害、荒謬年代的寫照,欲道出世紀的「真相」。他夢想成為「鬥牛士」,最終卻成了一頭猛牛,在藝術舞台上勇敢的奉獻了自己。猛牛一身功名,卻也傷痕累畢卡索用不同的藝術型式去表現他的牛,創意十足,令人啼笑皆非。然他也可以神來之筆畫牛 (點看以下影片)


習國畫者,務求精通於 : 詩、書、畫、印;尚蒼拙而不華,窮雅趣而脱俗。沒有歲月洗鍊,成不了大器。加上色墨、材料、錶裝上的限制,國畫難以有西畫的多元化發展。我們看齊白石及李可染的畫,一脈相承,少了突破。李可染「孺子牛」,表現了真善美,仍留在士大夫的修養、内涵,明哲保身的境界。两位中西大師,「孺子牛」遇到「鬥牛士」,絕非偶然。然,亂世中的不如意,「孺子牛」,如一陣清風隨來,透徹心扉,感動人心。


(本文李可染作品圖片,取自"李可染藝術世紀展",萬青力著,時報出版)


李可染「孺子牛」選集。

在紅磨坊 - 跳舞(畫引子#55)

在紅磨坊 - 跳舞
At the Moulin Rouge - The Dance 1890
亨利. 勞特雷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1864 - 1901)
布面油畫 115.6 x 149.9 cm
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藏

這是一個真實的場景。紅磨坊的表演已結束了,嘉賓正要離場,卻被中間兩個在跳康康舞者吸引了。勞特雷克在畫作背面註解:「無骨瓦倫丁對新人的指導」。速的舞步,顯得輕鬆活潑。背景被人認出來,有詩人愛德華.葉芝和磨坊老闆。前景高貴女子,卻無視一切,正要離去。畫家捕捉了即興瞬間,沒有故事,沒有牽連,「人物」是他的「風景」。畫家用率真的筆觸,活潑的色調,誠實地、快速地,記下了他的生活,他的世界。

「我按原樣畫東西。我不評論。我記錄。」

「只有人物存在;景觀是、也應該是 - 不過是附屬品;專門畫風景的畫家,不過是個無聊的人。」- 勞特雷克。


我們再看下一幅即興之作。畫中人物,都是畫家的朋友。後景中的矮子,就是他自己。作品很輕鬆,很自由,沒有章法。只覺得,這個畫家很會畫、很瀟灑.....

亨利. 勞特雷克 (1864 - 1901)

勞特雷克出生於貴族之家,父母是近親聯婚。13歲因騎馬不慎,摔斷了左右腿骨,腿從此停止生長,使他一生帶着成人之身,孩童之腿。

這不幸,卻造就了他投奔藝術,成為畫家、版畫家、漫畫家和插圖家。在他36年戲劇化生活中,留世700多幅油畫、350幅版畫、海報,和5000幅素描。

「我不屬於任何學校。我在角落裡工作。我很佩服德加。」


德加 (1839 - 1917) vs 勞特雷克 (1864 - 1901)

德加比勞特雷克大25歲,年輕人對前輩,敬重有嘉。他們住在巴黎同一個地區,常常光顧相同咖啡廳和娛樂場所,找尋靈感。勞特雷克對母親說:「德加鼓勵我說,我今年夏天的作品還不錯。我願意相信。」

看兩幅沐女作品,只差了三年。德加顯示在正規的繪畫技巧上,強而有力,完美盡緻。兩畫相比之下,德加的沐女,似是在鑰匙孔中窺探,而年輕人卻掀開人物迷人的面紗,直視眼前沒有預設的場景。


勞特雷克 (1864 - 1901) vs 馬蒂斯(1869 - 1954)

兩幅同是「舞蹈」的作品,比他小五歲的馬蒂斯,表現了天真瀾漫,活在自己夢幻中。兩個同一世界的人,選擇了不同的人生,沒有交往。


勞特雷克的藝術

1887年,他把畫室搬到紅磨坊的附近,投入19世紀巴黎人瘋狂迷戀大都會夜生活中,過着紅酒綠、醉生夢死的日子。他筆下的舞者、妓女、演員、商賈,詩人,並没有被哀憐、被丑化。瀟灑的筆,反而表現了頹廢生活的優雅。他以貴族之尊,侏儒之身,病魔纏身,酗酒若狂,使他無節制享受他的僅有,笑傲人生,不留悲情。他畫的風塵女子,都不美,卻有個性。身在多姿多彩、人物交錯,忙作一團舞台上,他得意忘形,流連忘返。

「我致力於創作真實而非理想,或許這是缺點。雖然我並不喜歡醜陋的東西,但我對它仍帶有幾分興趣的塗上顏色,或畫成圓形,或使之發光…」

紅磨坊尊他為貴賓。他戴著高高的禮帽,坐在特設的坐位上,喝著白蘭地,用木炭速寫眼前的花花世界。紅磨坊主人,也委托他製作宣傳海報。他的海報風格,深受當年風行日本浮世繪版畫和影子戲的影響。歌頌紅磨坊的石版畫,一時也成了洛陽紙貴,名巴黎。然而,他卻在登上成功之頂,終結了命運的魔咒,與世長辭,享年36 歲。他的藝術,展示在他的家鄉、貝爾比宮 - 勞特雷克博物館和世界各地,永垂不朽

勞特雷克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