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莫特楓丹 (畫引子 14)

憶莫特楓丹 Souvenir de Mortefontaine (1864)
柯羅 Camille Corot (1796 -1875)
油畫65.5 x 89 cm 法國巴黎羅浮宮藏

清晨的湖堤,一片靜謐。茂密的大樹,閃着陽光,含着露水。柔和色調,鬆散濕潤筆觸,潤澤了大地,憑添曚朧紅衣母親帶着两個孩子,採着樹上的鮮菇,地上的野花,歡樂嬉戲,打破了湖堤的寧靜。68歳的理想風景畫家,追憶往日造訪莫特楓丹的愜意情懷,領着法國藝術,從弦耀和宏偉的神〈宗教〉、人〈皇權〉、古〈神話與史詩〉,回到樸實的自然,教人重新享受大自然之美

柯羅 (1796 -1875)

法國19世紀中葉最著名的風景畫家/出生於巴黎,父母是成功的商人,生性溫和靦腆,孝敬父母,一生未婚/26歲始從師學古典風景畫,打下穩固的寫實基礎/29歲走訪義大利各地寫生,3年內完成200張素描及150油/31歲,他的古典+寫生風景,入選巴黎沙龍展,獲保守及革新派的一致好評/33歲赴巴比松 Barbizon 畫楓丹白露的美景/38歲後,偏向寫意的風格,一直在被沙龍拒絕及民眾歡迎中渡過/50歲接到政府委託訂單/52歲獲沙龍二等獎,最终當選成為沙龍評選委員/晚期活在榮耀中,慕名者眾。他的善良、誠懇及慷慨,在藝術及經濟上,幫助了許多年及貧困的畫家,大家稱他為〈柯爸〉,深受愛戴/跨越於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及巴比松畫派,選擇做自己,畫出自己感動的美景和人物,影響印深遠。

1. 我的第一幅畫来自大自然 ...... 在畫家的眼底下,它唯一的教條是要我以最大的真誠來畫我眼前所見的一切。這是成功的一課;自此至今,令我珍信不疑。

2.憑着你的感覺走,留在你的第一個感覺中。假如你真有被感動,你就可以感動別人。

3.人不應該驕傲自大 - 無論是為自己國家增奪了更多領土國王,或是一朝成了名畫家。

19世紀的歐洲,航海與探險日盛,海濤汹湧的壯麗,峭岩絕壁震撼,異國風情的吸引,湖光山色的感人,帶動着人們征服自然的激情和嚮往,使風景畫成為藝術主流。我們來把同時期四位風景畫家晚年的作品比一比:他們同樣注重旅遊、寫生,描繪天氣、陽光空氣與水氣帶給景色的變幻,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景。

弗里德里希: 為神畫的風景畫家 - 尋找真理。

  

特纳 歌頌人風景畫- 征服自然。

康斯達伯 畫家鄉的風景畫- 忠於鄉土。

柯羅 : 理想的風景家 - 傳送美好。

柯羅 vs 康斯達伯:柯羅比康斯達伯小 20 歲,對康斯達伯〈返歸自然〉的畫風,深受感動,並遵行一生。他的畫,十全十美;然而他把康氏的〈真〉圓潤了,美化了。羅又精通人物畫,往往在風景中加入完美的人物造型,有點太理想化,通俗了

柯羅一生幸運,性格使然。畫家道比尼 (Charles Daubigny 1817 - 1878)曾說:柯爸是一個完美的、喜樂的、了不起的人。他常把笑話和很好的建議,混在一起說。莫内說:「我們只有一位大師,他就是柯羅,無人可比。好心腸的柯爸允許學生複製他的作品,還會修飾甚至簽署學生的作品,以至存世柯羅的膺品特別多。老師的大肚量,影響其學生 - 印家派的老大哥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 - 1903)也師承老師,成為畫壇貴人,永遠受人敬重。

請點看柯羅作品選

流浪者站在霧海之上 (畫引子 13)

流浪者站在霧海之上
 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 (1818)
弗里德里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 - 1840)
布面油彩 94.8 x 74.8 cm 德國漢寶美術館收藏

背着鏡頭的男紳士,衣冠楚楚,一頭蓬鬆的金髪,拿着細杖,不像登山客,站立於懸崖上,凝望眼前一片凶湧澎湃的霧海。遠處的山石,在迷朦中,顯得深不可測。俯望熟識的山巒疊嶂,帶動着我們,凝視着空無。沈思中,是敬畏於自然的崇高,反省自己的微不足道!或是感到前路茫茫,何去何從!他在想什麼?你又在想什麽?有想法的風景畫,應運而生。有畫評認為這是畫家的自畫像,描繪了他深刻的宗教體驗。

弗里德里希(1774 - 1840) 

19世紀德國浪漫派風景畫家/7歲喪母,13歲溺水,他哥哥為救活他,溺水斃命,悲傷的童年使他嚮往靈性的探求/24歳學畫風景畫/早期的畫已享盛譽,與哥德的小說,貝多芬的音樂,同為德國浪漫主義重要的代表/二戰時期,希特勒用了他的畫為納粹宣傳,使他在戰後幾十年不再受歡迎,沉寂無聞/1920被表現主義重新發掘影響1930-40年代的超現實主義和存在主義

1. 畫家不僅要繪畫眼前看到的,也要畫出內心看到的。如果他內心看不到,那他應該停止畫眼前的事物。
2. 我必需一個人獨處,獨自去思考和全面的去感受大自然。我必須讓自己投身於包圍我的事物中。我必須與我的雲和山融合,成為一體。
3.神無處不在,在一粒沙中,也在我蘆葦中。
4.當大地籠罩在雲霧中,它顯得更偉大、更尊貴,也提昇了觀者的想像力及期望之情,像蒙着面紗的少女,模糊的距離,比淸楚的更能吸引人的眼睛及引發更多的想像力。

弗里德里希 (1774 - 1840) vs 特納 (1775- 1851)
位同時代的浪漫派風景畫家,相差一歲,同樣的戲劇化。他們在自然界中寫生,回到畫室後重新佈局,畫出內心、主觀、多變、非理性,近乎抽象的自然。特納大火災難沉船;弗里德里希畫懸崖墓園、廢墟。弗氏畫神聖莊嚴自然,展示敬畏之心,畫出《神的山水 Divine Landscape》。特納畫弧傲與誇大自然,展示人性中的野心勃勃,畫的是《人的山水 Human Landscape》。

弗里德里希 vs 羅斯科 (1903-1970)
兩個訴之於寂靜和空無 void 的畫家,尋求《自我和天地之間的連接 A unity of the self with the universe》面對空無,前者用背影謙卑的方式,投入畫中,訴之於神(下圖)
後者在畫外看空無,訴之於自我,終無法自拔(下圖)两幅畫的風格相似,弗氏前衛之風,比他的後輩,早了145年。
弗里德里希 vs 馬格利特(1898-1967)
弗氏喜歡畫背影,畫中弗夫人站在窗前觀望,看什麼呀?!畫出一個謎(下圖)
124年後出現了另一個畫謎人,馬格利特,超現實畫派,幻想卻帶有哲理(下圖)。兩人都用極平常的事物,描繪難解之謎,來挑戰觀者。弗氏乃超現實畫派的啓蒙者。

請點看弗里德里希作品選

乾草車 (畫引子 12)


乾草車 Hay Wain (1821)
約瀚.康斯達伯 John Constable (1776 - 1837)
油畫 130.2 x 185.4 cm 英國倫敦國家畫廊收藏

這幅原名《正午 Noon》,六呎,描繪了一個《正午》鄕村實景,成為英國家傳戶曉的風景名作。兩個農人正趕着兩匹馬,拉着老舊乾草車,涉水而行,去前方運載乾草,引起路旁小狗張望,搖着尾巴。左邊是畫家從小就認識的鄰居,Willy Lott 的農舍。河旁村姑正在洗衣,遠方農人正在收割,沒有新事。

畫家畫着自小就熟識的榆樹,閃着光影;畫着泛光斯托爾河水River Stour,起了漣𣾏,也使正午在大氣中舞動的雲層,濃淡分明,栩栩如生。這是畫家心儀的家鄕,沒有耀炫。活生生的色彩與筆觸,沒有潤飾,畫出活生生《謙卑humble 》的鄉土氣習,如詩如畫。

康斯達伯(1776 - 1837)

 19世紀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父為磨房主,少即從師學畫故鄕斯托爾河畔風光/17歲獲得父親同意,入皇家美術學院學習/26歲在皇家藝術硏究院展出了他的風景畫/40歲在逐漸經濟轉好中,終於娶得青梅足馬女友為妻,育有七名子女/43歲被選為皇家美院後補會員/45歲《乾草車》在巴黎參展獲金牌獎/52歲妻子病逝/53歲成為正式會員在並在硏究院授課/一生淡泊,沒有離開過家鄉/去逝後,他的家鄉,以他名改為《康斯達伯郡》/與特纳並列為英國最極出風景畫家,名揚四海

1. 世上沒有醜陋;我一生不曾見過醜陋的物體:就讓物體做自己 - 加上光、影深度,它們就會變得美麗。

2. 繪畫不過是感覺的代名詞。

3. 我將「漫不經心」的童年與斯托尔河畔的一切聯繫在一起。這些風景使我成為一名畫家,我很感激 - 故此,在我執筆畫前,那些風景就會先出現在我的眼前。

赤子心、謙卑情,藝壇難見。


特納 vs 康斯達伯(1776 - 1837):

兩位英國浪漫派風畫家,相差一歲,一動一靜,一刚一柔。特納孤傲,一生𠮟咤風雲,畫出令人震撼的山水。32歲已成美院會員,圓了夢,卻不快樂。康斯達伯,一生平淡,畫出感人的家鄉山水。他畫的《六呎 six-footer》風景畫,非要有一番功力,絕不能完成。他把一直是配角的風景畫當作歷史畫來畫。他不從古,不追風。一葉葉,一層層,獨創不潤飾的筆觸豐厚的彩色,閃爍着光芒。他畫他懂的田園,提昇了風景的藝術地位,其作品直接影響巴比松畫派和印象派。

這兩個極相同又極不同的畫家,自是競敵。至今,他們的畫仍然經常並列展出,人們還是會問,你比較喜歡誰?

請點看康斯達伯作品選

諾漢姆城堡·日出 (畫引子 11)

諾漢姆城堡日出
Norham Castle Sunrise (1848)
特納 J. M.W. Turner 1775- 1851
油畫 121.9 x 90.8 cm 英國泰特美術館藏
晨早初昇的陽光,有點刺眼,看不清楚城堡的風光。一片光芒中,站着朦朧的城堡和牧牛。特納畫了日出中諾漢城堡 ,畫了一個氛圍,一個印象。時刻 Moment,成了畫的主角。
特納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共畫了六幅諾漢城堡。從對傳統技法的精湛發揮,到完全的擺脱,可稱之為藝壇首創。他是個出色的風景畫家,對興趣特濃。
特納( 1775- 1851)

英國浪漫主義風景畫家/因母親的早逝,幼寄居於叔父泰晤士河旁倫特福德小鎮,為那裏的風景着迷,開始對風景畫產生了興趣/14歲入選就讀於皇家美術學院,15歲展出第一幅作品/29歲成立個人畫廊,成功地銷售自己所專長氣氛濃郁的風景畫/32成為美院教授,最終成為皇家美院副院長/經常旅遊名山大川,在陽光中雨中霧中,甚至狂風暴雨下寫生。作品中常有大火災難沉船等的描繪/生性怪異孤僻,極度私密,穩居而終身未婚/晚年悲觀憂鬱加劇,視力悪化/作品甚豐,留下550幅油畫2000水彩及30000張寫生畫/死後葬於倫敦聖保羅大教堂,獲極高度榮譽,成為英國國寶。

浪漫主義 (Romanticism):
1.源起於18世紀後期的歐洲
2.集藝術、文學、音樂等的革新運動
3.貴族和專制政治文化全盤顛覆
4.對歷史和自然題材引發強烈訴求。
5.工業革命推演下的新思維。
6.強調感性、主觀性,表現不安及驚恐等個人情緒。
7.對大自然的壯麗表現出崇高敬畏之情。

「光就是顏色
「我的工作是描繪我所看到的,而不是我所知道的。」
「模糊是我的專長。」

特納 vs 莫內
特納話與畫,啓發了他下代仰慕者:莫內、雷瓦諾畢卡索等。繪畫革新的火苗,從始一發不可收拾。諾漢姆城堡·日出比莫內的《印象·日出》,早了25年。特納比莫內大65歲,31莫內訪英時,參觀了特納遺作展,深受感動,但當時展覽中並沒有展出諾漢姆城堡·日出。兩人竟在隔空中作了同一件事,畫了一個模糊的景象,記錄了一個此時此刻的《日 moment in time

諾漢姆城堡·日出比莫內的《印象·日出》,早了25年。特納比莫內大65歲,31莫內訪英時,參觀了特納遺作展,深受感動,但當時展覽中並沒有展出諾漢姆城堡·日出。兩人竟在隔空中作了同一件事,畫了一個模糊的景象,記錄了一個此時此刻的《日 moment in time

特納是英國浪漫主義藝術代表畫家之一。純感性的山水畫,前所未見。人性獲得解放,還自由給藝術,為現代畫開拓一條個人之路,並被尊稱為《印象主義之父》

點看特納作品

乾草堆 晨雪中 (畫引子 10)

乾草堆 晨雪中 Haystack, Morning Snow Effect (1891)
莫奈 Claud Monet (1840 - 1926)
油畫 65 x 92 公分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早雪地裡的乾草堆,一個極平凡的題材。畫中都是顫動的筆觸,沒有细節。黄藍調子,藍色的陰影,莫內在寫生中証實了光譜中沒有黑色,使畫面更鮮明亮力。莫內提交了一個氛圍,一個眼中此的印象。1890秋到1891春,莫內在鄰近戶外畫了25幅「乾草堆系列。他學實驗的精神,活用光譜的原理,繪畫乾草堆在光與色中瞬間變幻。

「到戶外寫生時,試要忽略眼前的物體,無論是樹、房子、田野等等。只要想着,這裡是藍方塊,這裡是長方的粉紅,這裡是黃的條紋。」「對我來說,景觀並不存在,因為它的氛圍隨時都在變動。」

莫奈 (1840 - 1926)

法國畫家,印象主義繪畫之父,提倡「走出戶外寫生/11歲入藝術學校受訓,少年已是諷刺漫畫家/16歲隨畫家布丹Boudin習油/19歲到巴黎,结交馬奈丶畢沙羅丶雷諾亞等年輕畫家,成為好友/32歲暫居倫敦,對英國風景畫家透纳( JMW Turner 1775- 1851)大為讚賞,回法後風有了改變/34歲因岀展「印象.日出」一畫,被藝評譏諷其作品為模糊的「印象派/一生志力於實踐印象派」的理念,從一而終晩年倣照日本亭園,自建蓮池,專注水蓮寫生,共20餘年。

印象主義源起 
1光譜的發現 : 對色彩重新認識和活用。

2照相機的發明 : 放棄古典派寫實畫技。
3東方藝術的愛慕 : 喜歡平塗、重彩、求新。
4: 管狀油彩的發明 : 方便戶外寫生使用。
擇自拙文莫內印象.出日 

「我很努力,頑強地畫着「乾草堆系列。但毎年這個時候,太陽落山的速度如此之快,使我無法跟上。
莫內心焦着,每日在不同的時段,拿着一幅又一幅待完成的畫,與陽光競賽。他畫出平凡世界中無時不在的美。畫家着了迷,使看畫的人也着了迷,大家都喜歡這個新點子。「乾草堆」系列在翌年的美展中獲得好評,莫內名利雙收。日後,他買下了乾草堆的土地,建造夢想的蓮園。

「儘管我的眼力不好,我卻比以往任何時刻都需要不停的繪畫。」
莫內長期的在戶外作畫,強烈的光線使他終於患上白內障,視力嚴重受損。在他最後生命中所畫的,不是用而是用「心」畫的蓮池神韻形上,與國畫異曲同工。莫內的創舉,顛覆傳统繪畫,對現代藝術影響很大。

「人們在討論我的畫,並嘗試去解釋畫中的意思。其實,他們只要喜歡我的畫就足夠了。」

請點看莫內「乾草堆」系列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