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D'où
venons-nous? Que sommes-nous? Où allons-nous? (1897-1898)
保羅.高更(1848-1903)
保羅.高更(1848-1903)
布上油畫139× 374.6 cm 波士頓美術館藏
1897年12月,保罗·高更於貧病交加、自盡未遂後,開始畫下這幅在粗麻布上,他一生最重要的巨作。
我找到了高更自已對此畫的介紹及評論,並翻譯如下:
「這 5 x 12 呎的畫,左右上角塗上金色(就像壁畫受損露出了下面金色的牆),有畫的名字和我的簽名。畫的右下方,一個睡著的嬰兒和三個坐著的女人。後面有兩個紫衣人在互訴心聲。中間夾雜著一個粗壯、彎著腰、舉起了手臂的人,在聽到後面的兩個人在傾談他們的命運,感到震驚。中間的人正在摘果子。孩子旁有兩隻貓,一隻白羊。神像雙手舉起,神秘的韻動著,象徵著未來。彎著手臂的人似乎在聆聽神明。最後,一個老婦安然平和的迎接死亡,故事也結束了。在她的腳下,一隻奇異的鳥抓著蜥蜴。......」
「畫的背景是森林中溪流,後面是大海,再後面的鄰島的山脈。景色看起來有許多色調,但整體的主色是藍色及韋羅內塞綠,使前景那些亮橘色的赤裸人物更凸顯.....我已完成了這件哲學性作品,可說比得上聖經,我覺得它是一件好作品。」
右邊的嬰兒及左邊的老婦,代表了生老病死、人的一生。中間的摘果人,代表人世的歡樂易得,卻不能預測自己的命運。後方的神明代表來世的生命。左前角的白鴿代表死後靈魂。一個獨自深思的人,反省人生的無解,一切生命都會隨著時光而流逝。高更的畫,只是提出疑問:「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沒有答案。
這樣的畫題,這樣的畫風,在那「印象派」活躍的年代,每個畫家都在追求生命中新鮮亮麗的題材時,當然沒有獲得青睞。高更放棄財富與文明,一生坎坷,始終忠於自己,死後作品才聲名大噪。更多的介紹,下期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