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學院

雅典學院 The School of Athens (1509)
拉菲爾 Raphael Sanzio (1483-1520)
石膏畫 5 x 7.7 米
梵帝岡簽字大廳收藏

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都出自義大利佛羅倫斯城。
1:達文西(1452-1519), 享年67歲。
2:米開朗基羅(1475-1564), 享年89歲。
3:拉菲爾(1483-1520), 享年37歲。

文藝復興 Renaissance 義大利文為 Rinascimento,  ri-「重新」和 nascere「出生」構成文藝復興,始於14世纪末義大利的佛羅倫斯,進而擴展到歐洲各國,延續了二個世紀,是一個「思想重生」的時期。

文藝復興 (~中國明朝),終结了歐洲黑暗時代,提倡復興希臘、羅馬之古典文化,使自由及人文主義再生。影響層面甚廣,包括科學、哲學、文學、音樂、戲劇、建築、雕刻、繪畫等。崇尚自由與以人為本的革新,使歐洲文明進步,大步向前。

「雅典學院」乃拉斐爾,文藝復興時期繪畫的代表作之一。其特色為: 

 1.主題:
集古代哲人及學者於一堂,探索真理。
自由風氣的推崇

 2.結構:
有充裕時間計劃,設立舞台、佈署每一個角色。 減輕以前製作大型濕壁畫的怱忙及草率。
精細製作草稿之工具研發及使用。完成的草稿用轉印的技術印在壁畫上,然後再上色。

 3.技巧:
背景建築繪製之準確,乃透視學的發明與應用。
建築學的應用及演譯。
 
4.焦點:
 圖中拍拉圖與亞里士多德,來自不同的學派,各執己見的手勢,並肩而行的位置,正是透視圖的焦點,也是全圖的焦點。
透視學的的運用,使平面有了深度。畫家可以引導觀者注意他所設的焦點角色。

 5.人物
三維的人物,厚實而有動力。戲劇化的聚集在舞台上,表演出色。
以人與自然為本,畫家的人物,有實際個性、形態、特徵與動作,使情景更生動有趣。

這樣的精雕細鑿,使繪畫「重生」,並非妄言。時勢做英雄。請聽下回分解!
Photo courtesy of Wikipedia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Mona Lisa (1503-1517)
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油彩木本 77 x 53 cm 
羅浮宮美術館收


「蒙娜麗莎的微笑」,被認為是最神秘的。有關評論之豐、研究之切、模倣之盛、愛慕之深,五百年後依然。

蒙娜麗莎,沒有華麗的衣著,卻顯得雍容華貴。豐潤的雙手,安詳又矜持交义著,表示她是個有家庭的貞淑的女子。那微翹的唇,千言萬語。柔情的雙眼,追隨觀者眼神,帶有誘惑,卻又難以靠近。她的深色衣髮,配以仙境般淡淡的山水,替那神秘畫了完美的句號。作者達文西(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大師,用他的獨創的 Sfumato 朦朧法、給了世人一個「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

集科學及藝術奇才於一身的達文西,留下很多手稿。在他傳記中,他稱自已從未完成一幅作品,顯現大師對完美的嚴謹要求。這幅「蒙娜麗莎」畫作,沒有大師名題。Mona Lisa, 意大利文為「麗莎夫人」。從他的筆記中,可推論此畫是應當時佛羅倫斯富商 Joconde,委託繪畫妻子 Lisa 的肖像,所以此畫法文標題為La Joconde (Joconde夫人)

然而,沒有委託的記錄,達文西也一直沒有把畫交出來。在他六十多歲時,還帶着「她」和自已的素描自畫像到法國。「她」一直陪伴身旁。

據現代 X 光探測结果,麗莎像下,竟埋藏了達文西的自畫像。蒙娜麗莎,可能是達文西心中最完美的自己嗎?「蒙娜麗莎的微笑」深不可測,各有各說。科技探測引出的另一個謎,正待世人來猜測。

謎樣的微笑,外加此畫在法國羅浮宮被盜,後來又發生的幾件破壞事件,使畫的聲名大噪,聞名國際。在防彈玻璃裝置內的蒙娜麗莎,這只有77 x 53厘米的名畫,前面三公尺內,圍滿了愛慕者,還有人回過頭來用自拍棒,與麗莎合照,看到有點心酸!感嘆過度的喧嘩,使我們再也看不到蒙娜麗莎的微笑了!

Photo courtesy of Wikipedia
請點看大師作品

Vermeer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帶着珍珠耳環的少女 (1665 )
Johan Vermeer維梅爾(1632-1675)
44.5 x 39cm, 油彩
海牙莫瑞泰斯信宅收藏

「帶着珍珠耳環的少女」曾在台北展覽。紮著頭巾的少女,回眸間,帶著一絲的疑惑,像在說 :「你在看我嗎?」她的眼神,微張的雙唇,耳垂閃著亮光的珠環,吸引著所有看著她的人,「瞬間的回眸」變成了永恆。

約翰尼斯·維梅爾(1632-1675),十七世紀的荷蘭畫家,人稱為 painter of light 「光影的畫家」。他善用顏色來處理物體的光與影,精心佈局和處理每個細節,一絲不苟。他一生都住在家鄉荷蘭的台夫特城,把小城的人物與風光,繪存在卅多幅作品裏。畫家不曾留下手稿、評論、書信、自畫像等,以至後世對他的繪畫理念,所知不多,因此又被稱為 painter of silence「靜默的畫家」。謎樣的畫家,給惡徒留下作假的空隙,膺品甚多。然而,維梅爾只是一個想活在自已的永恆「捕捉的剎那」。他的作品佈局,往往起源自窗戶外,透入屋內的光,使用「一點透視」技巧,引領著人的目光,注視他率心安排的焦點。他的人物,服飾與擺設,都是居家常見的。他卻能把這一切的平凡,用「光」點亮起來。相較同時期的畫家,他的筆法簡練俐落。三百年後再來看,還帶著親切的時代感。這當然也歸功於畫家善於保留「剎那」 the moment,把時間凍結了。曾有畫評家用X光掃描他的作品,發現大量出現改了又改,務求完美的軌跡。畫家的天賦加上嚴謹的追求,使他一擁成為荷蘭黃金時代偉大的畫家。

請點以下網址,看更多維梅爾的作品。vermeer

Photo courtesy of Wikipedia

看海去


Joy 看海去
Jinna 作品
53 X 65 cm. 塑彩布本

活得自在
活出喜樂
也帶給人喜樂

一生都在尋找快樂
快樂 happiness 是短暫的
一些高興的事
一個 happy moment
過了  又得再尋找

打從心中欣喜
沒有事件
沒有時間
平安
臉上掛上一絲笑容
充滿喜樂 Joy
擁有 的人生
不是夢想
要用去經營
讓我們一起看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