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信札(畫引子# 71)

 

(一)枉顧札 共遊談藝

釋文: 鶴逸六兄親家鑒,今春承枉顧(意:屈尊看顧)後,弟臥病甚劇,未得握手一談,抱歉無已。茲有臨桂夔笙況先生作姑蘇之游,欲就鴻達談藝為樂,屬為介紹,祈相見接談為幸。敬頌道安。缶弟頓首。五月廿日。

信札尺寸:27.3 x 19.5厘米

(二)芙蓉札 承惠芙蓉

釋文: 承惠芙蓉(上好煙膏),色香味俱妙。書扇(近作)如此之劣,且多一字,洗之有跡,可愧也。病後心虛作跳,奈何。此上鶴翁。弟俊頓首。顧六老爺。初五日。外扇二葉

信札尺寸:23.4 x 12.4釐米

謝贈煙膏,以緩其病痛的苦。清未民初,鴉片盛行。吸鴉片者,十人而九。烟舖林立,家家置備,以供客人享用

(三)來扇札 購畫資助

釋文: 來扇五頁,包皮上欲求書,而各扇匣又寫『求繪』。老哥處來,弟無不可,不知究竟欲書欲畫耳。鶴翁六兄示明為荷。弟俊頓首。顧六老爺。候示。

信札尺寸:24.3 x 10.5 釐米


(四)倪冊札 借摹藏畫

釋文: 倪冊、冬心冊(小冊在內)、廣東花冊,一並奉繳,助我畫興不窮深感深感。倪冊跋語草率,墨凍手僵,尚祈亮(諒)之。存伯四幅尚在弟處,數日後再繳。鼎和別後,時作寒疾,甚苦。此上西津先生。弟俊頓首。

信札尺寸:22.3x11.7 釐米

四時花卉屏,(1913作)
144×56 cm (一屏4 軸)

吳昌碩:(1844-1927)
吳昌碩集「詩、書、畫、印」一身自言「30歲時學寫詩,50歲才學畫。」又言「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吳昌碩年輕時曾以刻印謀生;書法宗法「石鼓」,蒼勁雄渾。31歲後,移居蘇州,結交吳中顧麟士等知名畫家及收藏家,交流畫藝,並閱歷大量金石碑文、璽印、字畫遂以金石入驕媚之花卉作品形成了剛勁、、渾厚「金石派」特色「四時花卉屏」貴而不驕、艷而不俗,雅俗共賞。吳昌碩創下「文人畫」的新景界成為清末民初,畫壇新貴。
詳見拙文https://jinnaart.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html 當莫內遇見吳昌碩  (二)

顧麟士:(1865-1930), 繼承祖業「過雲樓」書畫收藏。家境富裕,是當代知名畫家及收藏家。喜結朋雅集,樂善好施。

吳顧結緣: 吳氏中年居蘇州,兩人相差21歲,因丹青結緣,興趣相投,交誼深厚。

吳昌碩書札重現:

2006年,蘇州出現一批吳昌碩信札,共79通、84頁,曾屬「過雲樓」之收藏。其中73通,記載了吳昌碩與顧麟士日常交往細節,及吳氏深感顧麟士精神及物質上的資助手札簡短淺白,行草」豪放灑脫,道出吳氏之涵養、思緒及期盼。其內容甚豐,包括日常關懷、謝惠禮物、文藝交游、藝事切磋、賣畫代筆、借摹藏畫、作品求教,代收潤金等。信札留下了两人超越年齡、貧富的真情誼。

信札經「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整理、研究及編輯,使「信札情誼」,得以重現。

下寮海灘眾生相

 從台北開車,半小時就到的
金山下寮海灘,
很美,遊人稀少。
送出風情萬千的眾生相。


遠遠的燭臺雙嶼,始終如一,守護著海灘,不離不棄。


潮來潮去,不休止的歌頌著大自然的傑作。


抽象畫在分秒中被創造,生生不息!


從海洋招來枝枒,點綴這一片的虛無。



细沙中有層次,黑白相間,只保留一分鐘的倩影。


涉水而行,春光無限。


留下了我的身影。


< Jinna 相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