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教堂

水之教堂 Church on the Water (1988)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日本北海道星野渡假村
Photo by Ha-r-bin 



建築師的巧思,在基地上建造了一道長長 L 型的圍牆,創造了立於水中之教堂,獨立於這繁華塵世之外的天地,與自然共生。

追隨著水波之聲,滿天星空長長步道的盡頭後,跨入一片的黑暗,只見水池中的十字架和一排白樺樹,在黑夜裏發亮。我們再一次走在圍牆的另一面步道,登上玻璃和十字架構造成的方匣子玄關。白色的柔光下,中央立著四個白色鋼製十字架。

再拾級而下,微弱的燈光下,進入了教堂。維瓦地的「水舞四季」音樂奏起,湖面5x10公尺十字大玻璃門,向右漸漸拉開。亮光的十字架和倒影、浮在黑色湖水中,與後方的發亮白樺,形成了天然的祭壇。

這一切的迂迴曲折,精心的燈光設計,唯美的完美佈局,使建築師成功地引領我們,到達那可以淨化心靈之所,救贖世人的十字架。

建築師安藤忠雄,一反傳統繁複的教堂造型,以「和自然共生」為概念,用了基本的建材(鋼架、玻璃、清水混凝土),簡潔的造型(方型與十字)、迂迴的巧思(一來一回、一上一下),創建了以自然界為本,在艷陽中、風雨中、飛雪中、星空中,春夏秋冬、感受神聖永恆之,領世人回歸初心,。

安藤忠雄名言:
「建築之力必須適應於自然之力,建築的目的永遠是在創造一種能讓建築之力和自然之力在矛盾之中共生的環境」

安藤的作品,以自然簡潔,名譽國際。唯美的「水之教堂」,自然成為「全球結婚教堂首選」。

過盡千帆

過盡千帆 : 王攀元繪畫藝術
台北歷史博物館個展 


王攀元(1909-2017),台灣畫家,享年109歲,用繪畫畫出了他的人生,簡單卻非凡。

自述:
來自何方?出生名門、無父無母、來自西方、日落東方。

一生坎坷,淡薄名利,與其說他孤寂作畫,我卻認為他是悠然的享受他作畫時的每分每秒,寂靜中描繪他心念,尋找生命之根源。

畫家的畫風,看似簡單,卻是功力十足。他筆下
的一石一島、一鳥一犬、一牛一馬,就如他自已,在一筆筆、一層層的天地中,找尋自已生命之所系。

他曾說:
檸檬黄、天藍、普藍、西洋紅、橘红、黑色在繪畫中,如果不能善用此六種基本色彩,不論你的技巧如何高明,設色如何清新,畫出來的作品空無细胞,無水分,當然更談不到生命何在。

假使要想做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那麽必須提醒你自已,不要隨波逐流,看別人怎麼畫。你一定要自已想怎樣畫,就怎樣畫,去走那弧獨的道路,總有一天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畫家走着塞尚孤獨的路,忠於自已!他捨不得賣畫,他最後願望,是把他的作品和手稿,放在他的紀念館中,永世留芳!這次歷史博物館為他辦了個展,讓更多人看到畫家的生命之作,領入一幕幕清而遠的意境,也圓了畫家的夢。
王攀元短片

La Pietà

La Pietà (1498-99 年作)
米開朗基羅作品 (1475-1564)
Michea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大理石雕刻藝術 174 x 195 cm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Pietà,來自意大利文 Pity (
憐憫) 及拉丁文Piety指「描述聖經中聖母瑪利亞懷抱著被釘死的耶穌時悲痛萬分的情形」為主題或雕刻。中譯有《哀悼基督》、《聖母憐子》《聖殤
悲慟》等。13世紀以來,已有不少這題材的作品。1496年,23米開朗琪羅應法國紅衣主教之邀創作 Pietà。

米開朗琪羅精用了一塊巨大的大理石,用两年的時間,小心奕奕地把石雕出了「血與肉、神聖及光榮」。整個構圖是一個金字塔,為使耶穌趟在聖母的懷抱裡,聖母的身體顯得比較大,相對頭比較小。

聖母下垂、雙目微閉,緊鎖的眉宇與雙從靜寂、深切的悲傷中、接受了她愛子的死亡。母親的長袍和斗蓬襯托出耶穌的柔弱肉身,頭往後仰,臉卻是如此的安詳。如此精细的刻畫的身軀祂的五傷、耶穌人性的生命可已結束母的悲傷,痛在深處。傷痛中流露出悠雅、慈祥的氣息,攤開她的左手,宣示我耶穌捨身,救贖了

作品完成後,年青米開朗基羅,從此一舉成名!所刻畫年青聖母,是純潔、崇高神聖的化身。年青的他,驕傲而自豪。在一次聽到參觀者看到他的作品,竟誤會是另一位雕塑家的作品後大怒。他趁夜入教堂,在聖母像胸前衣帶上刻米開朗琪羅名事後他深感後悔,Pietà 也成為他唯一署名作品。

1972,雕塑遭人為破壞,作品被放置在一大片防彈玻璃後面,加上圍觀的群眾,要看個仔細,已不容易點選以下影片,可以完整細賞米開朗基羅的 Pietà 。

Pieta  影片
Photo courtesy of Wikipedia

阿富汗少女


阿富汗少女1985年
國家地理雜誌封面照片
攝影師麥柯理 Steve McCurry  
台北當代藝術館展覽

這刺骨穿透的綠眼睛,充滿仇恨,國亡家破,誰來相援?!1985年,身為戰地記者的美國攝影師麥柯理,巴基斯難民營裡,用鏡頭為這位13歲少女記了她的控訴,引發世人正視戰爭殘酷攝影師也因此一舉成名,獲獎無數。在他的一生中,出生入死,記錄戰亂與貧困,積極致力於世界和平。

印度雨季中的裁縫,1983年攝

裁縫的縫衣機當然泡水了。當縫衣機厰商看到麥柯理的照片刋登在雜誌封面後,就自動送一台新的給那裁縫

麥柯理:
我大部分的照片都是關於人,我會尋找那些沒有防備的時刻,並去捕捉其中的靈魂本質,特別是那些顯露在臉孔上的經歷與痕跡。我試著去以寬廣的背景脈絡來呈現個體的樣貌,我想你們會稱這個為人類的存在

印度孟買的女乞丐1993年攝

麥柯理:
那時是雨季,我坐在計程車上等待紅燈。一名女子抱著孩子靠近車窗,我舉起相機按了兩下快門,然後車往前開。一切都只發生在七、八秒內。
駱駝與油田大火1991年攝

科威特油田在戰亂中被燒毀,生態被消㓕的史實,令人觸目心驚。麥柯理能拍出這樣的照片,需有無比的勇氣與堅強的使命感。麥柯理稱自己為影藝術家,美美的畫面,卻是戰爭悲痛的投訴。然而,人類始終沒有覺醒,更甚是變本加厲,殘害滄桑,禍害人類,教人麥柯理鏡頭下美麗的哀愁,教人心酸。在展場中,相機快門聲,此上彼落,像給麥柯理致敬,願麥柯理的精神長存,還我人間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