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吳北齊

白石老人畫蝦 (1954作 90歲)
齊白石(1864-1957)
九十歲白石老人畫蝦。其晶瑩剔透,「似動非動」的嬉戲於「似水無水」中,唯肖唯妙。齊白石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帶點幽默雅俗共賞,老少咸宜,成為那段苦難中國的甘飴,溫暖了人心

四時花卉屏 (1913年作 69歲)
吳昌碩 (1844-1927)
144 × 56 cm (一屏4 軸)

吳昌碩與齊白石相差20。生於最動盪的中國,內憂外患,戰亂不絕,民不聊生的時代。他們分別在上海及北京藝壇活躍。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創新,在亂世的中國畫壇上,各有建樹,並稱為「南吳北齊」

吳昌碩說自己,50才學畫。那時候30歲的齊白石才開始學畫。吳昌碩以金石入畫;齊白石14歲起作木匠,學習木工雕花兩人同時以篆刻聞名,其畫風同是剛勁古樸。


齊白石相當敬重他同代的大師吳昌碩,曾說「一生沒畫過吳昌碩」。又說「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吳昌碩衰年(晚年)別有才。我願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把吳昌碩與徐渭朱耷並列,並願意追隨其門下。在他的畫中,我們可以見到吳的影子。吳昌碩可不屑的笑道:「北方有人學我皮毛,竟成大名齊白石日後成名,自諷刻了一枚印章,謂老夫也在皮毛類。上海與北京不遠,南吳北齊始終緣慳一面。

齊白石晚年,開創了「衰年變法」,奠定自己的風格。他文人畫題外的農家樂;畫瓜菜、玉米;畫青蛙、小雞爭蚯蚓;油燈、算盤;畫蟹、畫蝦;變吳昌碩的剛勁厚實為平易活潑。這些,吳昌碩是看不了。

齊白石作品


「值!」

「值!
"I am proud of myself." Said the Eastern Taiwan farmer, Mr. Lin.
46 x 38cm 膠彩布本

我家有個小菜園,老伴說叫「農圃」。我們在香港中文大學新書院唸書時,就每日走著「農圃道」返校,也算是「圃」的來由吧。那少年的他,也許還沒有想到老來又再走入圃」!

還記得前兩年,我們一直在找農地。他的同事,在八里買下了六百畝地,說要做農夫。奇怪的是,唸科學的人,都愛務農。最近聽他說要賣地。農夫一有空,就要往農地跑。除草、耕種、澆水,一天也不可閒。夫人開始抱怨「老伴不見了」,「農夫」可的不好當呀!

我家的圃」約十坪(360平方呎)種些地瓜葉、南爪,木瓜、香草、果等等。因沒用農藥,眼看可收成的瓜菜,隔天就被蟲、松鼠等吃掉了;來一陣大雨或颱風,心血盡廢。然而,只要農夫及農作物都不放棄,雨過天晴後,「農圃」回復生機,變得更茁壯看到木瓜一個個的掛在樹,又不禁滿懷希望。看到滿園盛開的花,是辛勞的代價。嘗一口设有農藥的地瓜葉,一切辛勞、担憂、期待所换來的喜樂,值!
「農圃」的喜樂 (Jinna 攝影)

去年遊台東,遇見健談的林先生,給我們上了一課務農之樂。回想自已做了一輩子農夫,他向天舉起了手指,笑道:「 值!」

Hi, 我是 Jinna

Hi, 我是 Jinna
46 x 38cm 膠彩布本

畫家都愛畫自畫像,畫自己不用付費,何時何地,愛怎樣畫都可以,是最配合好對象!畫自己非自假如連自己也畫不好,又怎樣去畫別人呢?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就有一次又一次的進

畫自畫像不求像不像,而是你想表現甚樣的你。我們看梵谷、哥更畫了這麼多自畫像(請看我七月份所刋登的梵谷、哥更自畫像兩篇文章),倣如孫悟空變法,變了個造型,變了個背景,變了個色調,生動有趣。有人說:"It's a window to the soul ",我翻譯為 "這是通往心靈的視窗"。畫的是畫家的神韻,一個對自我的記錄。由心,由心傳手,畫出了自己的性格、喜愛、真誠。所以,下次當你拿著照相機自拍時,也可以嘗試拿起一面鏡子,纸和筆來,畫個自,給一個驚喜。(請點選自畫像教學影片。)

頭巾的男人1433年作.
Portrait of a Man in Turban
揚.凡.愛Jan Van Eyck(1390-1441)
板油彩 26 x 19cm
倫敦國家美術館藏

這是西畫史上第一幅畫在木板上的自畫像。揚.凡.愛克用油調製色彩有別於水性調製的濕壁畫 Fresco,和以蛋調製的蛋彩畫 Tempera),被認為是油彩的創始者。油彩乾得很慢,容許畫家能慢慢的畫,不斷的修正,作出很細緻的畫。揚.凡.愛十五世紀、赫赫有名、北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相當於中國明朝)。在他細膩和廹真的自畫像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畫家想告訴我們真實的、身與心完全的他卻非照相機可以做到的。

當莫內遇見吳昌碩 (三)

上期探討了吳昌碩的藝術,我們再來看莫內以科學研究為本、探討求新求變、一步一腳印的藝術。
1. 穿綠裙的女26歲作,傳統學院派技法 。
2.穿日本和服的莫內夫 35歲作。
3.日出,印象32歲作。「印象派」之所以得名之作。
4.戶外人物寫生46作.
5.穀堆:晨光中50歲作。乃一系列在不同時光中所作的「穀堆作品之一。  
  
 6.水蓮及日本橋59歲作。   
7. 雲中水蓮,80-82歲作。眼晴動手術後,視力好轉作品幾乎完全脫離形似,為日後「抽象派」領路。

莫內(1840一1926),法國畫家,印象派創始人,享年84嵗。提倡「走出戶外去寫生」,以科學實驗的精神,繪畫景像光與影變幻的瞬間。同時深受當時巴黎流行的日本版畫影響,開始以豐富彩色和平塗方式作畫。晚年倣照日本亭園模式,自建蓮池,專注水蓮寫生,共20餘年。

莫內長期的在戶外作畫,強烈的光線使他終於患上白內障,視力嚴重受損。我們看到他後期的作品,幾乎是「抽象」了。(請注意莫內的年代中,「抽象」一詞,還未出現)。我想,莫内在他最後生命中所畫的,不是用而是用「心」畫的蓮池神韻形上,與吳昌碩所儀的,同出一轍。

鴉片戰爭爆發,中國門戶頓開,從此中西文化相會了。中畫受西畫的影響,打破傳統格局,展現了多姿多彩的畫風。西畫受中畫的影響,拋棄學院框架,重視個人特色,派別林立莫內與吳昌碩是這劃時代的見証。

天爺賦與兩位中、西畫家長壽,來完成他們的使命;賦與他們睿,去探索自己的路;賦與他們毅力,成為果敢的革新者;使他們在有生之年,已成功地享有聲譽和敬重;對同期及後世,影響深遠。我們且把這兩張荷及蓮,放在一起展出,讓兩老穿越時空相遇,憧憬著兩老握著手,互相敬重的說「幸會!幸會!」
(全文完)
莫內水蓮影片
Photo courtesy of Wikipedia

當莫內遇見吳昌碩 (二)

四時花卉屏,(1913作)
吳昌碩(1844-1927)
144×56 cm (一屏4 軸)

一牡丹,:「酒滿金罍,富貴花開,詠花愧乏青蓮才。癸丑六月,吳昌碩。」

二荷:「荷花荷葉墨汁塗,雨大不知香有無。頻年弄筆作狡獪,買棹日日眠菰蘆。青藤雪個呼不起,誰真好手誰野狐。畫成且自掛粉壁,溪堂晚色同模黏。癸丑六月朔揮汗為之,安吉吳昌碩。

:「年年頭白東籬叟,種得鞠花大如斗,酹以玉瓶桑落酒。昌碩寫於扈。

四梅:「花明晚霞烘,干老生鐵鑄。歲寒有同心,空山赤松樹。癸丑六月,吳昌碩。

吳昌碩,把「酒滿金罍,富貴花開」配上「歲寒有同心,空山赤松樹」;嬌艷的洋紅、配以素雅之水;牡丹富麗、配以梅菊之高貴。畫荷之旺盛、而不失瀟灑脫俗;描牡丹之嬌艷,卻也作了刻意的留白《四時花卉屏》創造出貴而不驕、艷而不俗,「雅俗共賞的畫風。吳昌碩集「詩、書、畫、印」一身,創下「文人畫」的新景界

吳昌碩曾言自己30歲時學寫詩,50歲才學畫又言「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吳昌碩年輕時曾以刻印謀生,擅書「石鼓文」。31歲後,移居蘇州,結交吳中顧麟士等知名畫家及收藏家,交流畫藝,並閱歷大量金石碑文、璽印、字畫遂以金石入驕媚之花卉作品渾然成就了剛勁、、渾厚「金石派」特色

這次展覧中之墨荷,墨色太濃,裝裱已老舊,非吳昌碩上承之作。吳昌碩畫荷,自是畫心中之意境。這種強調修養、內練、功力,講究「氣韻生動」,做起來實在不易呀!不重型似但求神韻的傳,千年以內,使中國水墨畫一直處於「唯心」論的型式中,與現實脫節,少了西方美術史「一步一腳印」的過程。
(請看下期待續。)
請欣賞: 吳昌碩的荷花,如酒醉人!
photo courtesy of 壹讀 原文中插圖(https://read01.com/xABE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