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vs 歐姬芙 vs 草間彌生 (二)

三位女畫家,分別活躍於三地、同一年代我們來把鏡頭拉到1955年...........

1955年

26歲的草間彌生在書店畫冊中看到歐姬芙的畫,便寫信和寄自己的畫給歐姬芙,希望得她的指點。68歲已相當知名、卻是常常拒人於千里的歐姬芙給這遠方的仰慕者回了信,並表示願意幫忙與引薦。草間彌生就此提著行李,勇闖紐約。

與此時,歐姬芙 8 歲的潘玉良,在巴黎獲全票當選為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會長,受到同仁的敬重潘玉良一直心繫家國,1957年,申請回國,卻遭法國政府不准她將作品帶離出境而作罷。那時,潘玉良在歐陸的界中,已有相當知名度了。

三位女畫家,不同的國籍、不同的背景,卻有著相同的目標,為女性爭取自由,活出自己。

  歐姬芙  

成就非凡

Ram’s Head, White Hollyhock–Hills (1935) 

歐姬芙畫羊頭、白蜀葵、群山、凝固的天空。她想告訴我們什麼有人稱她為「超現實派 」。她卻說:「我是用這些東西來申說我所生活的荒野又奇妙世界。」這些東西就是她的寫照,她的人生。

歐姬芙全然創新的藝術思想與畫風,成了20世紀美國現代藝術的先驅。她是美國第一位舉辦個人畫展女畫家,也
是20世紀國際上重要而令人著迷的畫家

  潘玉良  

吐氣揚眉

潘玉良走出了國門,走出自己,卻活在她的「不甘」中,她的畫也沒有走出她的身體。她所對抗的是中國禮教,女子的三從四德,她完成那時代「不可能任務」網上記載熟識潘玉良的吳冠中說:「潘玉良是很好的人,但是畫賣不掉。.......客觀來說,潘的畫不算好,格調不高,她和常玉比,差很多。.......她人非常豪爽,畫稍為俗一點。」http://www.sohu.com/a/221573480_210135

畫的好壞,見人見智。只是比起歐姬芙,少了一份新意,少了一份在國際畫壇的影響力有趣的是20世紀末,華人世界刮起了一股「潘玉良熱」,使她的畫價身價同等於徐悲鴻、林風眠、趙無極、吳冠中等,這也算是一種對她「不甘」申訴「平反」吧

草間彌生

日本國寶

與前二者不同,草間用藝術治療自己、用藝術包裝自己,用行銷迅速開拓自己藝術之路

1957年,草間出走紐約。她說:「留在日本是不可能的。這裡有的父母、家、土地、枷鎖、社會習俗、偏見.......對於我那些藝術而言......挑戰生與死界線的藝術.......這國家大小、太卑屈、太封建、而且太蔑視女性。我的藝術需要一個更自由開,更寬闊的世界。」
今年已90歲的,還是帶著紅髮,穿著红點洋裝,成為世界焦點。自十歲起,她已患極罕見疾病,使看到的事物上,都滿佈圓點。她沒有放棄,反而利用圓點,畫了她南。藉著現代的科技,巧思,把南瓜變成可複製的金屬雕塑一個一個往世界各地行銷。同樣,她的圓點的服飾、家飾、行動藝術、裝置藝術也為日本來豐厚的財富,使她進身成為日本明星藝術家。然而,我們的圓點女郎每天還是在畫,只因畫是唯一能讓活下去的途徑。她堅持「即使遍體鱗傷,也要把生命活成永恆」

三位女家,走出自己,走進歷史,也絕非偶然。她們都很長壽,堅持及堅決,在人生的長路上,奮勇完成自己的理念
photo courtesy of : huckmag.com, sina.com.cn, poplady-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