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羅自畫像

(圖1)自畫像1917年,24歲作 
米羅, 生性內向,靦腆寡言,喜歡幻想,從小就想成為畫家。26歲從家鄉到巴黎,便要面對一個「流派 -isms」思潮的時代。他的第一幅自畫像(圖1),留下了巴黎以馬諦斯為首「野獸派 Fauvism烙印

(圖2)自畫像1919年,26歲作
兩年後我們看到了稍為像自己的米羅(圖2)。鎖著眉,張大眼,,歪著鼻子,嘟一臉迷惑光溜的髮型,卻是一絲不苟呀!這才像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的,他那寬大的紅色領下,還露出少許胸毛。在右邊睡衣上,還打着「立體派 Cubism」的縐摺。此時的米羅,尚在整装待發。這張畫,被當時已有名聲的同鄉畢加索(1881-1973)買下了,這對初出茅蘆的米羅,是莫大的鼓勵。

(圖3)自畫像1937-38,44歲作
圖2與3相隔18年。米羅容貌消失了,只剩下他的潛意識 subconscious(圖3)。两眼成了星星,滿臉星空 cosmos,米羅畫下一個超現實的自我,成為「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的先驅之一。
(圖4)自畫像 1960, 57歲作

13年後,米羅重新淡化了3的複製畫,作為背景,用粗黑線條,畫了4宣稱自己「極減主義 Minimalism」時期的來臨。看似豪放卻很拘謹的主體下,米羅還小心翼翼的加了了4個小圓點、一個紅圈和一些黄色。至於他在畫什麽,眾說纷紜。

這四張自畫像,雖然不是米羅上乘之作,卻足以顯示畫家一生努力不懈,求新、求變的過程。

米羅曾說:
我開始畫畫時,畫就在筆下做出了建議與判斷,畫出一個女人或一隻鳥的感覺.....作畫的第一階段是自由的,無意識的......第二階段就要小心盤算了。

當我站在我的畫布前,我不知道我會做什麼,我是第一個被畫出的東西感受到驚訝的人

20世紀,兩次大戰、美蘇冷戰、原子彈、氫彈,人類已有毀滅世界的能力。當教堂被炸毀,家園被撕裂,人心變了。面對極權殘酷的世界,藝術原有傳統與「美」的價值觀,受到質疑與非難的自畫像,不求真、不求美,甚至超越了現實

生在最動亂的年代,他卻以超越自我的藝術,對抗這一切的不幸,平撫這一切的荒謬,啓發一個給觀者伸展無限暇想的新領域。
Photo courtesy of "Miro", Taschen published, Wikiart & Barcelona-budget.net 
Photo #3 Copyright© 2020 Successió Miró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ADAGP, Paris
photo #4 courtesy of Joan-Miro.net

米羅 vs 封塔納

20世紀的藝術家何其有幸,潘朶拉的盒子打開了,他們可以拋棄一切藝術教條,海濶天空,尋找自己的路

藝術家曾是為「資財階級」服務,畫出「他們的畫  painting by contract19世紀初,工業革命,帶來中產階级崛起。經濟繁榮,人們過著快樂的日子。印象派藝術家畫出「我們的畫 our painting」,與人們分享這美好生活的共同記憶,引發共鳴和響往......藝壇百花齊放20世紀藝術家要做出「我的畫 my painting,mine only表現的是絕對的獨一無二,為我獨「專.....藝壇家爭鳴。

上期介紹了封塔納 Lucio Fontana (1899-1968)他一生的作,共兩仟多件,他卻以「一刀」,名滿天下,時也?運也?命也!今期介紹與他同時代的西班牙畫家米羅 Joan Miro (1893-1983)。終其一生,創下了包含油畫、版畫、雕塑與複合媒材等兩萬多件作品,是封塔納的10倍。屬幸?屬不幸?我以為,封塔納少的是,米羅多元性創作所纍積的過程↓。
米羅自畫像 Self Portrait (1919), 26歲作品。
農場, Farm(1921-22)28歲作品。
獵人(加泰隆尼亞風景(1923-24), 30歲作品。
The Hunter(Catalan Landscape)
密碼與星座,愛上一名女子(1941), 48歲作品。
Ciphers & Constellations, in Love with a Woman
藍色II,Blue II, 68歲作品。

米羅,生於西班牙東北、加泰隆尼亞Catalonia自治區的首府巴塞隆納Barcelona。加泰隆尼亞曾多次起義,脫離西班牙的統治,始終未 身為加泰隆尼亞人,米羅熱愛家鄉豐厚的傳統,把家鄉的風土文物,變成自己創作來源。這種堅持,也間接地做成了他保守固執的性格,使他戰戰兢兢,小心翼地傳遞著家鄉濃密細緻鄉土氣息,一生無悔。他的作品,除了符合 20 世紀的專」外,還擁有徐悲鴻的「真」卻不「完美艾雪的「緻」卻不深奧封塔納的「謎」卻不取巧米羅,像鄉間的小孩,以自創的密碼,掀開了封塔納「刀」後的秘界,使他在20世紀藝壇潮中,䇄立不搖。

更多米羅作品分享下週待續。
Photo courtesy of "Miro", Taschen published.  

空間慨念(期待)

空間慨念(期待) Spaziale, Attesa(1961)
封塔納 Lucio Fontana(1899-1968)
水性塗料 54 x 65 cm
鹿兒島市立美術館藏

在觀者的參與和期待下,畫家在上了紅色塗料的畫布上,割了一刀
觀者兩極反應:
妙 !
反:這也叫藝術

封塔納(1899-1968)與我們已介紹過的艾雪(1898-1972)徐悲鴻(1895-1953),都生於同時代。前二位藝術家,展示了理性的作品,而塔納卻徹底放下了具象藝術。他的作品,只是一個觀念 Concept,一個想法 Idea100年前的塔納,就是現代藝術中,所謂「空間」、「行為藝術」、「極簡藝術」的始創者之一。

經過兩次世戰,塔納面對被破壞得滿目瘡痍家園,再也提。他只想破已有,建構另一個可以無盡延伸與宇宙結的

"I do not want to make a painting; I want to open up space, create a new dimension, tie in the cosmos, as it endlessly expands beyond the confining plane of the picture."

他宣稱: 「藝術將不再會用物質、形式來表現,而是一種無形、無限、甚至只是一種哲學思想。.....藝術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時代過去了,打開創造的大門吧!.......打破畫布的空間好像在說,我們可以自由地我們喜歡事了。」

的一刀,一個idea,給藝壇投下了一個震撼,一種啓發。然而,idea曝光後,已是明日黄花。此後,重複的割破不同顏色的畫布,也有割二、三、四的作品,已滿足不了觀眾的期待了。

「藝術的故事」作者E.H.Gombrich 為:世上只有「藝術家」而沒藝術」。藝術是指藝術心思,做出獨特的作品,引發觀眾共嗚活動。沒有,也就沒有藝術了。

人天性美,享受藝術家」給我的驚喜共鳴。,人對美不同的看法,假如只是用直覺的喜惡,去判斷藝術的好壞,就失去了享受美的機會。我們藝術家」的藝術」,同時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和理由;用一種清新的眼光,探險的精神去尋寶,我們就可以騎徐悲鴻俊馬,走艾雪的夢,穿越的二維空間,流連忘返

看畫如品茶,看多了,就能分辨好壞,培養出自己的鑑賞力,樂在美中。蔣勳在「美的覺醒」中寫道:「美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種財富,愈分享,就擁。」



活出色彩 2020

活出色彩 2020
Coloring Life 2020
Jinna
膠彩布本 50 x 6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