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慨念(期待) Spaziale, Attesa(1961)
封塔納 Lucio Fontana(1899-1968)
水性塗料 54 x 65 cm
鹿兒島市立美術館藏
在觀者的參與和期待下,畫家在上了紅色塗料的畫布上,割了一刀。
觀者的兩極反應:
正:妙 !
反:這也叫藝術?
封塔納(1899-1968)與我們已介紹過的艾雪(1898-1972)及徐悲鴻(1895-1953),都生於同時代。前二位藝術家,展示了理性與感性的作品,而封塔納卻徹底放下了具象的藝術。他的作品,只是一個觀念 Concept,一個想法 Idea。100年前的封塔納,就是現代藝術中,所謂「空間藝術」、「行為藝術」、「極簡藝術」的始創者之一。
經過兩次世戰,封塔納面對被破壞得滿目瘡痍的家園,再也提不起畫筆。他只想破壞已有空間,建構另一個可以無盡延伸,與宇宙連結的空間。
"I do not want to make a painting; I want to open up space, create a new dimension, tie in the cosmos, as it endlessly expands beyond the confining plane of the picture."
他宣稱: 「藝術將不再會用物質、形式來表現,而是一種無形、無限、甚至只是一種哲學思想。.....藝術為資產階級服務的時代已過去了,打開創造的大門吧!.......打破畫布的空間好像在說,我們可以自由地做我們喜歡的事了。」
封塔納的一刀,一個idea,給藝壇投下了一個震撼,一種啓發。然而,當idea曝光後,已是明日黄花。此後,封塔納重複的割破不同顏色的畫布,也有割二、三、四刀的作品,已滿足不了觀眾的期待了。
「藝術的故事」作者E.H.Gombrich 認為:世上只有「藝術家」而沒有「藝術」。藝術是指藝術家用盡心思,努力做出獨特的作品,引發觀眾共嗚的活動。沒有觀眾,也就沒有藝術了。
人天性愛美,享受「藝術家」給我們帶來的驚喜與共鳴。然而,人對美有不同的看法,假如只是用直覺的喜惡,去判斷藝術的好壞,就失去了享受美的機會。我們看「藝術家」的「藝術」,同時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和理由;用一種清新的眼光,探險的精神去尋寶,我們就可以騎著徐悲鴻的俊馬,走進艾雪的夢幻,穿越封塔納的二維空間,流連忘返。
看畫如品茶,看多了,就能分辨好壞,培養出自己的鑑賞力,樂在美中。蔣勳在「美的覺醒」中寫道:「美是世界上最奇特的一種財富,愈分享,就擁有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