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仕女圖(畫引子#59)


簪花仕女圖 (晚唐)
Court Ladies Adorning Their Hair with Flowers
周昉( 西元~730 - 800 )
絹本設色 46 x 180 cm
藏章:南宋高宗(1107-1187)「紹興」聯珠章 ; 南宋宰相賈似道(1213-1275)「悅生」印;清名收藏家安岐(1683 - 1745)、梁清標藏印等。
今藏:遼寧博物館

暮春宮廷中,五位濃妝艷服的仕女,在逗狗、採花、弄蝶。閑逸中,帶着寂寥。

卷首段 (青春得意): 第一位仕女,手執拂塵,與第二位仕女,逗着頭帶紅絲結,蹦跳跳的猧子狗(自西域傳入的小狗).......嘻哈渡日,樂以解憂。

***

段(如日中天)第三位仕女,反手拈花祈福,婀娜嫵媚。身邊有女侍奉,白鶴引路.......願仙鶴長隨,美好永存。

***

卷未段(黯然神傷):第四位較小的仕女,像站在遠處,不再得寵,一身侈華,落得面容憔悴。第五位仕女,反向不顧背後珍貴的辛夷花和玲瓏石,手執已枯毀的蝴蝶,迎着猧子狗.......嘆惜生命,短暫無情,活像一條猧子狗,只待君王寵幸。畫中有情景、有故事。


唐潮

手卷中的五位仕女:豐肌膩膚、高髻簪花 ;額貼花鈿蛾眉參天;三白腮紅(額頭、鼻梁、下巴塗上白粉)、小點朱長項削肩、錦羅薄紗。唐人嚮往「豐膄美」,加上濃艷誇大的妝扮,性感的衣著,印證了唐國力之昌盛。


「周家樣」

仕女的臉都長一樣,可能是描寫同一位仕女的傳奇。有記載說:宋高宗內府曾把原是三幅絹畫,重新裱裝,合而為一。畫以柔和暖色調為主,在泛黃的絹上,點亮以紅、白、黑三色,在柔和的燈光下,看着濃妝侈華的仕女。低胸錦羅上的精緻圖案、若隱若現紗衫下肌膚,畫家用細緻淡雅的工筆,低調的表現,減去艷俗,秀出了質感、華麗、和諧與高雅周昉讓我們看到唐代女性的雍容華貴、風姿綽約,人稱其人物畫為「周家樣」。


宣和畫譜「周昉字景元,長安人也。傳家閥閱, 以世胄出處貴游間,寓意丹青,頗馳譽當代……當時推為第一」。
歷史名畫記:「妙創水月之體」。
唐末畫評家朱景玄「周昉之佛像、真仙、人物、仕女等畫,皆屬神品。」

張萱與周昉
歷史名畫記:周昉效張萱,後則小異,頗具風致」張萱為唐宮廷畫師,周昉初師從張萱。唐以前的仕女畫,多以宣揚封建倫常之后妃、烈女、孝婦為題材。唐女畫,以人為本,記錄的生活絮事,開拓了人物畫的領域。出身貴族的周昉所畫的宮廷仕女,嬌媚而高雅,自是更勝一籌,青出於藍。

周昉真跡?
《簪花仕女圖》無作者款印或歷代題款。徽宗內府記錄收藏周昉72張畫作,並無此卷。最早記錄,出自南宋高宗內府。唐末到南宋,220年的無影無踪,使畫作的年代及作者,成為古今懸案。清安歧在墨緣匯觀及清內府石渠寶笈中,均訂定周昉真跡。今日,一般學者多肯定,《簪花仕女圖》為唐仕女圖可信之孤品。

唐人物畫冠絕中西
唐朝(618-907),是中國人物畫的黃金時代,突破了宗教與朝廷的束縛,創立以人為本、重神似多於形似的國畫精神,也反映出畫家的思想。彼時西方藝術,尚處於嚴克的中世紀,以宗教畫為主,要等到400年後,文藝復興時代,人物畫才有全面嶄新的展演。

唐潮重武,藝術作品豐腴而大氣,色彩絢麗而高雅,散發高貴富強大的氣習,深深影響朝鮮、日本等彼邦,非屬偶然。宋潮重文,創文人畫,講究才情、氣韻,師法自然。山水、四君子畫興起,自此中國人物畫息微,可惜了!

點看影片,可以欣賞較清晰的「簪花仕女圖」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