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快遞 - 1.走鉛筆的人

拍攝自北美館展場
走鉛筆的人1996-2015
..............................石晉華(臺灣藝術家)1964
..............................臺北市美術館典藏 
                                                      
展場作品說明牌原文:

行者:石晉華

時間1996.03.19 - 2015.12.14

地點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台北華山藝術特區、北京東京書廊、合中國立合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

時長每次至少2小時15分

記述架設一面高244公分、寬976公分的白牆,面對此牆安置一組錄影機,行者分別用膠帶將削鉛筆機和錄音機固定在他的左上臂和右上臂,錄音機接出的麥克風封貼在嘴上。開動錄影機、錄音機,行者用臂上的削鉛筆機削尖鉛筆,持續往返行走並在牆上書出鉛筆線,與此同時,行者以誦念華嚴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作為開始,邊走筆邊持咒語,並誦念心經與諸佛菩薩的名號。這個削鉛筆、走線和誦念的行為不斷重覆地進行著,每次為時至少2小時15分。為了累積線條的密度,行者每次走藍的線條會集中在某一高度,分別是胸部到肩膀、胸部到腰、肩膀到頭頂、腰到膝蓋、頭部以上、膝盖以下,共六個區塊走筆,走完六次即能塗滿牆面一次,經過20年走滿60次,在同一牆面堆疊10層的鉛筆線條,完成行為。

装備:木板牆 (244 × 976 cm)、鉛筆、削鉛筆機、錄音機、錄音帶、麥克風、黑色寬膠帶、夾鏈袋、錄影機、錄影帶、照相機、正片、負片、延長線、固定液噴膠。

文件攝錄:

錄影- 共11人(名字省略)

攝影- 共16人(名字省略)


「走鉛筆的人」

30人組成的團隊,花了20年時間,在墻上堆疊了10層鉛筆綫條,顯示了作品的重複、堅毅、虔誠。只覺得單調、沈重、密密麻麻的鉛,在展示燈光下,閃爍着光芒,不斷地膨脹、擴張,形成一種深沉的美,在盪漾。作品代表一個個人的內省、懺悔、贖罪、引發了觀者的好奇同理與感動。這是一件加上時間元素- Duration 時基藝術創作,是一件進行式的修行成果。


藝術家話語摘錄:

「人們大概不曾真正看透生活中的無奈與荒謬,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單調重複的行為和不經思考的行徑。如果可以把人生所有的軌跡累積在眼前,我們大概會訝異於生活中充滿了一再重複、不具意義、幾近荒謬的作為或營求。」(石晉華表示)


「來回地行走,如實留下無數鉛筆線條。石晉華將自身試圖以藝術超越肉身的侷限,現了宗教般救贖的精神。」(石晉華提供)

取自蔡文婷「走鉛筆的人」光華雜誌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1zPwBAREC3nnzR2MDrUA4z_G98SYHDXP/view


「一枝枝的筆,代表一生生的輪迴;而那面本來清靜潔白,如今污濁黑沈的鉛筆牆,則象徵著過去生生世世所累積的惡業。」


「面對輪迴人生的無奈與虛無.........這是一個個人的懺悔儀式。」取自http://www.shijinhua.com.tw


時基藝術 Time-Based Art

2D - 繪畫、3D - 雕塑外,加上「時間」元素,就是 4D 時基藝術。創作者可以用各種媒材組合,包括頻、、幻燈片、或電腦程式、表演等,以持續時間為維度,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展現,觀者必需要花時間,甚至好幾年的時間,來看完整個展演。


時基藝術始於60年代。椐英國泰特美術館記載:1968,美籍藝術家 Bruce Nauman 「走廊表演 Performance Corridor的作品,是在展塲中,回放他所拍攝,人們在暗窄走道前行的影片。作者的idea,經過錄影,其原汁原味已減半,要留得着觀眾,不容易。這幾年,時基藝術大行其道。進藝術展場,發現都被大銀幕佔據了。藝術家,用盡腦汁,找點子。在眾多沉悶無趣、或深奧難懂的時基藝術中,看到了「走鉛筆的人」,就被那道黑壓壓的墻吸引了,進而想知道更多。藝術家用了自身的語言與故事,道出人生的無奈與虛幻,引發共鳴,作品入選,收入北美館典藏。




請觀賞以下「走鉛筆的人」作品。

更多有關藝術家的資料: 
http://www.shijinhua.com.tw/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t/%E7%9F%B3%E6%99%89%E8%8F%AF

小記 : 新單元「藝術快遞」,希望和大家一起發掘「現代進行式的藝術」,歡迎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