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引子#79: (點絳唇 - 3:華麗與哀愁)

瑪達·普利馬弗斯 (1912年,50歲作品 )

古斯塔夫·克林姆  Gustav Klimt (1862-1918)

布本油畫 149.9 x 110.5 cm

大都會美術博物館藏

畫引子:

瑪達、9歲,是維也納銀行家的女兒。整個畫面,洋溢着青春、夢幻、活潑的氣息。景與人、融為一體,一氣呵成;揮脱傳統,手法新頴。小女生,一臉超年齡的成熟,一手撑腰,雙腳义開;漂亮、自信、傲氣迫人。專業肖像畫家,委託無数,名不虛傳!

克林姆 (1862-1918)

維也納《分離派:新藝術運動》創始人,《象徵主義》畫家。生於工藝家庭,父為金屬雕刻師。維也納工藝美院畢業後,曾從事裝飾壁畫。隨後,他以優良傳統技藝,為當代貴婦淑女,潻上時尚新衣,金箔點綴,營造出奢華的新視覺藝術,名利雙收。後期作品,表達了對生命、愛情、死亡等主題的思考,充滿了象徵性的元素,創立「象徵派藝術」。

********************

瑪格麗特·加歇在彈琴(1890年6月作)

Marguerite Gachet at the Piano

文森特·梵高(1853-1890)

布本油画 102 x 50cm 

巴塞爾美術館藏

梵谷可以把他所見的,都畫成了自己。I’m my painting ,這是一幅感恩作品。

梵谷生臨終前一年,得到加歇醫生的照顏,曾畫了三幅醫生和這幅醫生女兒的肖像,以示感恩。粗曠的筆觸、不協調的色調,女兒顯得真實、自然、憂悶,彈着悲調。梵谷沒有富裕的贊助者,也沒賣過一張畫。他一生為平凡及低層的人作畫,羸得了後世無數的掌聲。

克林姆 vs 梵谷

選自《點絳唇明信片》中的兩位大師作品,皆以自己獨特的風采,來捕捉女性的感性!他們筆下的女性形象,都具有鮮明的個性,演譯克林姆的華麗與梵谷的哀愁。

克林姆語錄 :

1. "當全世界都對它陌生時,我想重新補捉極端青春特有的新鮮視野。"

2. "任何想了解我的人…….他們應該仔細觀察我的畫作,並尋求認識我是誰?我想要什麼?"

3. "如果你不能用你的行動和藝術取悅所有人,那就取悅少數人吧!取悅很多人並非好事。"

梵谷語錄 :

1. "人們討論我的藝術,並假裝理解,好像有必要理解,但實際上只是需要愛。"

2. "我夢想我的畫,我畫我的夢想。"

3. "我唯一覺得自己還活著的時候就是畫畫的時候。"

4. "藝術是為了安慰那些被生活擊垮的人。"

https://artpracticed.com/gustav-klimt-quotes/

克林姆 20 幅名作影片:


*照片選自「至愛•點絳唇」明信片盒(編製:出類藝術。出版發行: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