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畫廕昌像鼻煙壺
馬少宣(1867- 1939)
水晶 高6.7 x 長1.5 x 闊6.7厘米
浮雲軒藏品 捐贈香港藝術館
此壺乃「鼻煙壺京派首席」馬少宣為民初軍事重臣廕昌(1862 - 1928)所繪畫之肖像,足以見証「鼻煙壺」繪畫之舉足輕重,匹比西畫之素描,從工藝繪畫走上藝術繪畫之路。「19世紀,攝影技術傳入中國,啟發《炭精畫》,用特製的禿筆蘸取炭粉擦塗,以陰影呈現人像輪廓,捕捉人物的容貌神韻」(取自展館塲刊)。馬少宣的內畫鼻煙壺,「一面詩一面畫」,技術精湛,創意無窮,聞名中外。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名譽獎。
厚禮:
香港藝術館正在展出《贈禮之選—中國鼻煙壺- Gifting with Chinese Snuff Bottles 》。2023年,洗祖謙伉儷捐贈香港藝術館,共490件精美「鼻煙壺」厚禮,與眾共享!
鼻煙:菸草硏磨成細末,加入各種花卉或麝香等藥材提揀及發酵而成五種煙味(膻、糊、酸、豆、苦)煙味,以鼻吸入(Snuff )。據說可驅寒辟疫,醒腦提神。
鼻煙壺:小巧玲瓏,質優功精,款式講究,寓意吉祥(見以下影片)。鼻煙放在壺中蠟封再發酵,有達數年至數十年,才開封使用。
源起:17世紀,歐洲傳教士把美洲印第安人吸聞之鼻菸,帶回歐洲,繼以貢禮傳入中國。雍正年間,把外來的「snuff 士拿乎」,在中國正式命名為「鼻菸」。
流行:滿清皇帝喜歡以珍貴的「鼻煙壺」,饋贈使節、獎賞大臣。「鼻煙壺」遂在皇室大臣中流傳,漸普及於民間達官貴人,成為彰顯個人身份與品味之珍品。
自用:按時節及場合,攜帶可多至數枚,一日替換數次。
重禮:陸燿《煙譜》:「鼻煙一器或值數十金,貴人饋遺以為重禮..... 所貯之瓶備極工巧,多用瑪瑙、玻璃、玳瑁或洋瓷、金銀為之。」
影響:袖珍鼻煙壺源自西方,卻在中國大放異彩,青出於藍。在工匠的巧思,精靈的技術下,巧奪天工,包羅萬有,其成就足以編成一本袖珍的中國工藝美術史,見証中國文明與藝術先進之軌跡。至今,仍是中外藏家爭相收藏之珍寶。
影片:圖片攝自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