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如初見



人生若如初見
Jinna 2025/6 作品
80 x 100 cm 膠彩布本


藝術家「色彩」語錄:


1.塞尚 (Cézanne, 1839-1906)


"Color is all. When color is right, form is right." 

色彩就是一切。當色彩正確時,形狀就正確。」


色彩在繪畫中是構成形體的根本。掌握好色彩之間的關係,即使不勾勒清晰的輪廓,形體本身也會自然浮現出來。塞尚為後來的立體主義等奠定了基礎,被譽為「現在繪畫之父」。


2.莫內 (Monet, 1840-1926)


"Color is my day-long obsession, joy and torment."

色彩是我整日的癡迷、喜悅,也是折磨。」


色彩對莫內而言,就是一切它讓他沉迷、帶來靈感,也帶來煎熬。這句話展現了藝術家在創作與感知之間不斷拉扯與深情投注。


3.高更 (Gauguin, 1848-1903)


" Color, which is the language of dreams and the dream of language, is therefore a form of painting which should be able to awaken us to the essential mystery of the universe." 


色彩是一種心靈的語言,既來自夢,也超越語言。當它進入繪畫,就能喚醒我們沉睡的靈魂,引領我們感知宇宙的神祕本源


色彩是靈魂與宇宙之間的通道。


4.梵谷 (Van Gogh, 1853-1890)


"Color expresses something in itself. I want to touch people with my art. I want them to say 'he feels deeply, he feels tenderly." 


色彩本身就能表達某些東西。我希望用我的藝術打動人。我希望他們會說:『他感受深切,他情感細膩。』」


梵谷希望用色彩,作為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藝術對他來說,是一封寫給世界的情書,是靈魂的傾訴。


5.康丁斯基 (Kandinsky1866-1944)


"Color is a power which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soul. Colour is the keyboard, the eyes are the hammers, the soul is the piano with many strings. The artist is the hand which plays, touching one key or another, to cause vibrations in the soul."


色彩是一種能量,能直接影響人的靈魂。色彩是鍵盤,眼睛是敲擊的琴槌,靈魂是一架有著無數弦線的鋼琴。藝術家就是那隻手,彈奏著這架琴,觸動不同的鍵,以激起靈魂的共鳴。」


康丁斯基認為色彩並非單純的視覺現象,而是一種能直接作用於靈魂的能量,它能喚起情緒、聯想、共鳴。


6.馬蒂斯 (Matisse, 1869-1954)


"Color was not given to us to imitate nature. It was given to us to express our emotions." 

色彩不是用來模仿自然的,而是用來表達情感的。


藝術的本質不是再現,而是傳達感受——喜悅、憂傷、自由、熱情。這也正是野獸派(Fauvism)強烈、鮮明、奔放的精神核心。


7.霍夫曼 (Hofmann, 1880-1966)


"In nature, light creates the color. In the picture, color creates the light." 

「在自然界中,光創造了色彩。在畫作中,色彩創造了光。」

在現實世界中,物理上的「色彩」其實是光的結果。白光經過物體反射與吸收,才產生我們眼中看到的不同顏色。沒有光,就沒有色光是色彩的來源。在藝術中,是色彩使畫面發光。畫家是光的創造者,靠著色彩讓觀者「看見光」

8.歐姬芙 (O'Keeffe, 1887-1968)


"I found I could say things with color 

and shapes that I couldn't say any other way – things I had no words for." 


「我發現,透過色彩與形狀,我能表達那些我無法以其他方式說出的事——那些我沒有語言可形容的東西。」


當語言無法承載內在的感受與意念時,色彩與形狀成為靈魂的語言


人生若如初見

色彩就是一切我的畫,載著我的執著真誠,歡天喜地在畫中的我人生若如初見,新意盈然充滿期待!

有趣的重慶

😍重慶,中國四大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之一。重慶山城,趣十足。 從遊輪下船,迎面而來的是,兩座向你鞠躬的建築物。


😍重慶的建築,層層疊疊,依山而建,道路盤旋。「你在一樓,其實是樓」 重慶擁有獨特8D立體的城市景觀。

 

😍李子壩站,別出心裁,輕軌穿樓。列車直接從19層高樓中的6至8樓之間穿行而過。有效地利用了重慶擁擠城市空間,也創造了一個令人震撼視覺奇觀。高樓中觀景平台,遊客可以近距離的打卡拍出輕軌「吃」樓的有趣照片。

 

 

😍重慶保留了許多依山而建的步道。山城老街人氣旺,吸引老少來感受老重慶+新時尚


 

😍山城往上走,看到「仁愛天主堂」,曾為「法國仁愛堂舊址」1902年竣工使用,現為重慶市市中區文物保護單位

 

 😍「解放碑」,靜靜地矗立在重慶渝中區,五光十色的商業中心中央,失了焦,卻見證著城市新舊交融的發展。 以解放碑為核心的解放碑商圈,成為重慶最繁華、最時尚的觀光勝地,遊人如織。

 

 

😍「重慶國泰藝術中心 」,紅色積木,交錯堆疊。夜𥚃著燭光低調卻奢華。設計靈感源於重慶的「火鍋文化」「巴渝文化」。紅色象徵重慶的熱情和火鍋的麻辣,交錯的木條寓意巴渝地區傳統民居創造了時尚新中國風

 

 

😍重慶是名副其實的「火鍋之都」,麻辣鮮香、幾乎每條街巷都能找到火鍋店。

 

 😍連戰後留下來的防空洞,也不放過。

 

 

😍重慶菜的辣,共計「24種味型」。重慶盆地,氣候潮濕多霧。重慶人認為吃辣可排濕、驅寒,並刺激食慾。經過數百年的演變,重慶人民對麻辣風味產生了深厚的喜愛和追求。對他們來說,辣不僅僅是一種味道,更是一種重慶飲食文化和生活體驗。


 

😍「洪崖洞巧妙地將重慶獨特的吊腳樓建築風格與現代商業結合。夜幕低垂,燈光亮起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彷彿走入了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一片繁榮非常壯觀。


😍「長江客運索道」,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條空中走廊」和「城市空中客車」 ,兼具交通與旅遊功能。重慶山水相依,「霧都」年平均霧日高達104天,為重慶披上了一層神秘夢幻的面紗。


😍街道設紅黑榜,也把重慶好人壞人來比一比。

重慶有趣、重慶人都愛說「我們是重慶人,不是四川人」。從平靜的三峽,來到這裡,見識了重慶的麻辣、繁榮,天才式的把「山城」打造成像「迷宮」的大都會,令人嘆為觀止!到重慶,小心迷路呀! 

長江三峽遊 2025

 

長江,零距離的,每日在我眼前流過,萬水千山,如詩如畫。


歷經十七年,長江三峽大壩落成,治了自大禹以來的水患,使長江的水不再凶險、不再混濁。更提供了電力,疏通了河運,改善了生態環境。秀美山川,邀人同樂。


遊輪設施齊全,餐飲豐盛,服務一流,賓至如歸。每天以18公里時速,帶我們逛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聆聽專業導覽,觀賞沿岸細節,深入認識長江。小小的神女峯,卻成了大河的女主角。說不完的故事,吟不完的詩詞。親身體驗了唐人元稹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三峽大壩

西陵峽

巫峽

坐木船去遊神女溪

神女

三峽之巔(瞿塘峽)

瞿塘峽

巫山小三峽

長江:

世界水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全長6380公里。發源於「世界屋脊海拔3-5000米青藏高原。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於崇明島流入東海。

長江流域,得天時地理的優越條件,生態類型多樣,資源豐富。與黃河並稱為「母親河」,孕育自古以來世世代代,卻也引發水患,違害人間,令人愛恨交織。三峽大壩,終結了夢魘,完成了百年夢想。

神女溪

全長15公里,位於長江南岸,重慶巫山縣的官渡區。地勢險峻,峰巒疊翠、江流曲折難以進入三峽治理後成為旅遊的新亮點。「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令人神往至於神女在那𥚃,導遊吱唔以對,網上多種猜測。我想,神女在山中,凌空翱翔,變幻無端,自由飄逸,自是每個人心田的響往。到此一遊,不枉此行,不此生。

香港美術館美展巡禮

第一站: 香港美術藏展

英文方塊字書法
徐冰(1955-  )
Long Time No See (2025)
水墨紙本

「Long time no see 很久不見」中式英語的經典範例,凸顯其中西文化結合的趣味」(展場導言)。香港美術玻璃帷幕上,大大的推廣徐冰的新書法藝術。他用英文字母堆疊成像中文的方塊字,稱為"英文方塊字書法"。國際藝壇屢獲榮譽徐冰,2024年起五年內擔任香港「文化推廣大使」。

美術館內設「想東想西 - 英文方塊字書法教室坐下來臨摹片刻,只覺文字呆板創意牽強難以傳𠄘。

第二站:法國橘園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

保羅. 紀堯姆(1891-1934),原「20世紀巴黎著名藝術收藏家和畫商珍藏由其遺孀繼承,現藏「法國橘園美術館」。

「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

兩位19世紀傑出法國印象派畫家,是摯友、是夥伴,惺惺相惜,互相扶持。是次畫展,以水果、花卉、肖像、沐浴、風景為主題,兩位畫作比一比;再配上他們平常對話的短片,輕鬆道來,生動有趣。21世紀看似普通的畫題,卻是19世紀人們眼中的幸福新世界。工業時代,中產階級崛起,一片繁榮好景照相機的發明,使畫家放下傳统藝術的條理分明,給平凡的物體,添上夢幻的、愉悦的、自己喜歡的風采。「印象派畫作」的迷人,是自然、是隨性;沒有教條、沒有壓力;逍遙、自在。

沐浴主題比一比

三浴女(1874-5)
塞尚(1839-1906)
油彩布本,22 x 19 cm
奧賽美館藏

理性的塞尚,曾習法律。小型畫作,三角型的構圖,顯示了堅實、力量。他把他所見之物,分解為幾何圖型,成為立體派先軀,畢卡累尊他為「現在繪畫之父」。

長髮浴女(約1895年作)
雷諾阿(1841-1919)
油彩布本 65 x 54 cm
橘園美術館

感性的雷諾亞,曾是瓷器繪畫師。他的浴女,亮麗、柔美。細密的筆觸,加添朦朧、夢幻。看到他的真跡,在古舊的木框中,幻夢幻真,新意盈盈喜歡她的柔。人們欣賞的是,雷諾亞的浴女,在某一交集中觸動了


第三站:「虛白齋藏中國書畫」珍藏展

劉作籌(1911-1993),祖籍潮州龍湖,銀行家及中國書畫鑑藏家,是香港三大中國書畫私人收藏家之一。「余畢生醉心書畫蒐藏,竊以為真前賢名蹟,清閟自娛,不若獻諸公藏,眾賞同樂。並冀保存得所,垂諸久遠,固不枉數十年心力所聚,亦盼可藉之弘揚中國文化藝術道統,此區區之意也。」------虛白齋主人劉作籌

1989年,劉作籌慷慨地將其收藏捐贈予「香港美術館」。珍品涵蓋5世紀之六朝至20世紀 。

虛白齋藏品 1:

「虛白」橫披
清代書法家伊秉綬(1754-1815)

隸書題橫披「虛白」。橫豎之間,簡單、老練。「虛室生白」, 語出《莊子. 人間世》:「瞻彼闋者, 虛室生白 ,吉祥止止。」空曠生明朗虛寂生智慧心無雜念,元氣充盈。劉氏「虛白齋藏中國書畫」,由此而來。

虛白齋藏品 2: 

荷花水鳧圖
朱耷(1626-1705 )
無紀年
水墨紙本立軸

朱耷,明宗室子孫,明亡後出家為僧,取名「八大山人」行世。山人以大寫意之筆,瀟灑中,道出蒼涼與孤寂。水鳧就是自己的寫照,翻著白眼,傲慢、不屑。

山人樸朔迷離,令人著迷沒落王孫,一生在逃不得已中,裝聾、逃入山野;削髮為僧入空;瘋癲,逃出自己;最後遁入文林石戲墨中忘我他的苦澀、伴著他超凡的藝術,在哭笑中,還我骨;在非哭翻人間一個白眼。
詳: https://jinnaar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html




「八大山人」的署名,,實非哭
所有照片攝自展場

本期,我們談到藝術家,也談到收藏家。沒有收藏家,就沒有傳承,好的藝術,好的傳承,才能千古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