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中乾坤



內畫廕昌像鼻煙壺
馬少宣(1867- 1939)
水晶  高6.7 x 長1.5 x 闊6.7厘米
浮雲軒藏品  捐贈香港藝術館

此壺乃「鼻煙壺京派首席」馬少宣為民初軍事重臣廕昌(1862 - 1928)所繪畫之肖像,足以見証「鼻煙壺」繪畫之舉足輕重,匹比西畫之素描,從工藝繪畫走上藝術繪畫之路。「19世紀,攝影技術傳入中國,啟發《炭精畫》,用特製的禿筆蘸取炭粉擦塗,以陰影呈現人像輪廓,捕捉人物的容貌神韻」(取自展館塲刊)。馬少宣的內畫鼻煙壺,「一面詩一面畫」,技術精湛,創意無窮,聞名中外。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名譽獎。

厚禮:

香港藝術館正在展出《贈禮之選—中國鼻煙壺- Gifting with Chinese Snuff Bottles 》。2023年,洗祖謙伉儷捐贈香港藝術館,共490件精美「鼻煙壺」厚禮,與眾共享!

鼻煙:菸草硏磨成細末,加入各種花卉或麝香等藥材提揀及發酵而成五種煙味(膻、糊、酸、豆、苦)煙味,以鼻吸入(Snuff )。據說可驅寒辟疫,醒腦提神。

鼻煙壺:小巧玲瓏,質優功精,款式講究,寓意吉祥(見以下影片)。鼻煙放在壺中蠟封再發酵,有達數年至數十年,才開封使用。

源起:17世紀,歐洲傳教士把美洲印第安人吸聞之鼻菸,帶回歐洲,繼以貢禮傳入中國。雍正年間,把外來的「snuff 士拿乎」,在中國正式命名為「鼻菸」。

流行:滿清皇帝喜歡以珍貴的「鼻煙壺」,饋贈使節、獎賞大臣。鼻煙壺」遂在皇室大臣中流傳,漸普及於民間達官貴人,成為彰顯個人身份與品味之珍品。

自用:按時節及場合,攜帶可多至數枚,一日替換數次。

重禮:陸燿《煙譜》:「鼻煙一器或值數十金,貴人饋遺以為重禮..... 所貯之瓶備極工巧,多用瑪瑙、玻璃、玳瑁或洋瓷、金銀為之。」

影響:袖珍鼻煙壺源自西方,卻在中國大放異彩,青出於藍。在工匠的巧思,精靈的技術下,巧奪天工,包羅萬有,其成就足以編成一本袖珍的中國工藝美術史,見証中國文明與藝術先進之軌跡。至今,仍是中外藏家爭相收藏之珍寶。

影片:圖片攝自展場










炙艾圖 vs 聖母之死浮雕(畫引子# 74)

                         https://theme.npm.edu.tw/Spotlight11304/                      


炙艾圖
南宋宮廷製作的風俗畫 (https://theme.npm.edu.tw/Spotlight11304/)
軸   水墨設色 68.8 x 58.7 公分
故宮博物院藏

《走方醫》乃指搖着串鈴,舉着幌子(招牌),在鄉間行走,幫人治病的郎中。《炙艾圖》中的《走方醫》,穿著補丁衣衫、破洞褲子,腰繫藥囊,一本正經的用艾火熏灼來醫治病家的背痛。可病家卻痛楚萬分,張口大喊,掙札欲逃。两位一老一小,臉帶愁容(擬似病家家屬),和另一位婦人(擬似郎中夫人),合力的緊抓病家的雙臂及頸項,又以腳頂著病人的膝蓋,使其動彈不得,以便治療得以繼續。此時夫人對郎中「眨眼」,暗示一切就緒,快快下手。背後拿着膏藥的徒兒,看著洋相,暗暗竊笑。

這是13世紀,中國南宋(1127 - 1279)的《人物畫》,舊傳為南宋宮廷畫家李唐所作。六人滑稽的長相、誇大的表情及動作、戲劇化演出,放在鄉間綠林中,栩栩如生!畫家用筆講究。有描寫五官髪膚的《細筆》,粗衣摺皺的《釘頭鼠尾描》,勾勒樹幹的《潤筆》,樹葉隨風飛揚的《短弧線》。洋相被優雅的景色包裝起來,不俗。
 (https://theme.npm.edu.tw/Spotlight11304/)

本畫記載了南宋的文明、繪畫和藝術。風趣高雅,雅俗共賞。南宋藝術,從宮廷走入民間,更走在世界前端,獨領風騷!

13世紀東西方藝術比一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Dwo5tjVPw                                  

聖母之死 Death of the Virgin  (約1230年)
法國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大教堂南翼門廊上浮雕作品

十二門徒圍在聖母床邊,瑪利亞瑪達肋納跪在床前,中間的基督捧著聖母的靈魂。人物眾多,表情各異。聖母的靜謐、瑪達肋納的失落、耶穌的承諾、門徒的哀愁。作者把生命氣息,注入人像裡,打破中古時代古板的藝術,走向寫實的哥德藝術,朝向自然主義。作者大量用衣服披褶,展露被包裹下的人身,單純化了複雜的畫面。聖經故事,立體、宏偉、動人,更具說服力,感化信徒。

十三世紀西方藝術,追求為宗教服務,聖經故事雕刻,成為主流,「繪畫」尚未成熟。「畫家」,只爲聖經作手稿及裝飾。「師徒制」下,學徒協助師傅,畫些不重要的部分;或臨摹師傅,待機以發。這與我南宋成熟的宮廷畫院,無法相比。

中國宮廷繪畫始於唐。唐宮廷畫家張萱《簪花仕女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皆中國人物畫之極品。兩宋畫院制度更完備,《炙艾圖》乃院體畫之表表者。我國「人物畫」,在西方「繪畫」未起步前,已登高峰。西洋人物畫,自15世紀「文藝復興」始,百花齊放,比起自明清以來,趑趄不前的中國人物畫,更勝一籌。

 哥德自然主義藝術

金毯上的四裸女(畫引子# 73)

金毯上的四裸女 (1950)
常玉 Sanyu(1901-1966)
油畫木板 123 x 141.5 cm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枯梅
油畫木板
126 x 69 cm
國立史博物館藏

北京馬戲
油畫木板
82 x 121 cm
國立麽史博物館藏

極簡的裸女,蕭瑟的盆花,渺小的動物,沒有很多的細節和修飾,坦率中一目了然。活在絢麗多彩的花都中,常玉只是一個失落的過客。

又見常玉

台灣歷史博物館正在展出《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包括了常玉和11旅居法國的中、日畫家的作品和故事。常玉以主角的地位,佔領了最多的展覽空間。這是史博館第七次舉辦常玉展。

常玉:出身優渥,幼習書畫。留法學畫,自成一格。藝途坎坷,貧困而終。

他喜歡畫:盆花、裸女、動物。

他這樣畫:書法硬朗的綫條,濃郁富麗的色彩,有意識的添上中式元素。

他〈寫〉畫:道出他的華麗、弧傲、鄉愁。

「我的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畫家。對於我的作品,我認為不需賦予任何解釋,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了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常玉。

「現在我們知道常玉的存在。我們觀賞他的作品 - 那是他生命的重心。常玉的畫作抒發著愛、孤寂,以及對遙遠祖國的思憶。現實生活中的常玉,是一個有自尊、聰敏、誠實但窮困的藝術家。他把安詳遨遊於生命間的靈魂給予他畫中的花卉、女人、魚及豹。我這個朋友難得開口感謝別人..........但今天他會微笑著說聲謝謝你。」- 摘自《常玉油畫全集,大未來藝術出版社,法國好友,羅勃.法蘭克的話。

浴後 (1953)
潘玉良
90.7x65.3cm 綜合媒材紙本

畫的是自己的寫照,感性中帶着剛強,自信、無耐。在那男尊女卑的中國年代,潘玉良的裸體畫,是絕大的挑戦,導致她步步辛,最後永別家鄉。

長得不漂亮,那就努力活得豐盛
我的一生,是中國女人為愛和理念取女人自信的一生。---潘玉良
詳「執扇自畫像:畫引子42」https://jinnaart.blogspot.com/2021/12/42.html

常玉 (1901-1966) vs 潘玉良 (1899-1977)
兩個異鄉人,同時期抵達巴黎尋夢。帶著鄉愁,創造中式西畫,最終頑強的客死他鄉。比較他們的祼女作品,理性 vs 感性,各展所長。世人稱常玉高雅,潘玉良庸俗,有點不公平。如今,常玉的名氣,遠遠在潘玉良之上。一番因由,使常玉一舉成名,天下無雙。

1964年,常玉應邀台灣教育部,來台教書及在史博館舉辦個展。他把49件油畫先寄台灣,自己卻因故未能成行。两年後猝死巴黎,留下在台灣的作品,由教育部交史博館修理整頓,研究策展,不違餘力。常玉的作品被看見了,研究常玉成為風潮,聲名遠播。2023 佳士得常玉作品《花毯上的側臥裸女》以台幣 7.55億天價成交。(https://udn.com/news/story/7270/7606072)常玉,登上國際華人拍買價榜首。


註:常玉作品圖片攝自展場

美哉寶島 - 15.基隆嶼面面觀



基隆嶼面面觀

Jinna 作品 (2024 )

油畫 60 x 60 cm


基隆嶼,孤懸外海,無人煙,四周峭壁,幾無平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是耶非耶?何日騰飛,作逍遙之遊!

 北海岸遊走,眺望基隆嶼,不即不離,自在如風。集成「基隆嶼面面觀」。


「基隆嶼面面觀」影片:

嘗試不可能 (畫引子# 72)

嘗試不可能 Attempting the Impossible (1928)
雷內. 馬格利特 Rene Magritte
油畫 116 x 81cm
私人收藏

一個畫家正在畫一個裸女的手臂,沒有在畫布上,而是在空氣中。裸女與畫家同高,沒有特別的美和性感,平平無奇。觀者被吸引的,是畫中的詭異、迷惑、無解。馬格利特用了最寫實的手法,畫了一個謎,把平凡的事情,變得不平凡。

馬格利特,比利時超現實派畫家。父親從商,曾是裁縫。母親家族製造帽子。這說明了他穿西裝戴帽子的原因。14歲時,母親投河自盡,屍浮河邊的謎,改寫了他的人生哲學,過著尋謎的生活。關於他的少年歲月,記載不多。18歲入美院學畫畫,24與兒時玩伴結婚,曾從事壁紙花紋及商業海報等設計工作。28成為專業畫家。


1.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隱藏著另一件事,我們總是想看到隱藏著什麼,但這是不可能的。人類把自己的秘密藏得太深了。
2.藝術喚醒神秘感,沒有它,世界就不會存在。
3.如果夢是清醒生活的演譯,那麼清醒生活也是夢的演譯。
4.看得見的東西,也可能是看不見的。然而,我們的思想力量,掌握著可見和可不見的東西 -----而我利用繪畫,讓思想變得可見。
5.我的畫是可見的圖像,沒有要隱藏什麼:它們像謎。真的,人們看到我的畫,都會問自己,「那是什麼意思?」它沒有意思的,因為謎就是無設意義和無法預知的。

      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114616.Ren_Magritte


達利
西班牙畫家達利,與馬格利特同時代,同為20世紀「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的繪畫是逼真細膩與古怪荒𧩙的混合物。他發明了一種叫「偏執狂臨界狀態」的創作方法,把自己身上誘發種種物像的神秘感覺,放入畫中,自稱是自己手工製造的夢境照片,細膩而逼真。他的作品,千奇百怪,荒誕之極,超乎常人所能理解。

夜晚的蜘蛛 Spider of the evening
達利 1940 年作品
40 x 50 cm 油畫  
達利美術館,莫斯科聖彼德士堡藏

描繪西班牙戰爭的災難 ,是一場離奇、怪異,荒謬的惡夢。

馬格利特(1898-1967) vs 達利(1904-1989)
據載,馬格利都在自家客廳中,穿著西裝,一絲不苟地作畫。他的作品冷酷而詼諧,富幻想卻帶有哲理。两位畫家都利用日常真實的物體,不相干的組合、扭曲、產生荒𧩙、沒解的謎,來挑釁觀者。馬格利默默耕耘,生平小成名,沒有利就。達利人生放蕩不覇,作品嘩眾取寵,卻是聲名大躁,煲貶不一。馬格利特幽默紳士,給人留下小驚奇。達利是自戀怪咖,留下作品,令人震撼。「瘋子和我唯一區別,是我沒有瘋。我不是怪咖,只是不一樣」 -  達利。

比利時國寶
馬格利特被譽為「有思想繪畫人」。他是20世紀超現實主義代表畫家、是比利時的國寶


吳昌碩信札(畫引子# 71)

 

(一)枉顧札 共遊談藝

釋文: 鶴逸六兄親家鑒,今春承枉顧(意:屈尊看顧)後,弟臥病甚劇,未得握手一談,抱歉無已。茲有臨桂夔笙況先生作姑蘇之游,欲就鴻達談藝為樂,屬為介紹,祈相見接談為幸。敬頌道安。缶弟頓首。五月廿日。

信札尺寸:27.3 x 19.5厘米

(二)芙蓉札 承惠芙蓉

釋文: 承惠芙蓉(上好煙膏),色香味俱妙。書扇(近作)如此之劣,且多一字,洗之有跡,可愧也。病後心虛作跳,奈何。此上鶴翁。弟俊頓首。顧六老爺。初五日。外扇二葉

信札尺寸:23.4 x 12.4釐米

謝贈煙膏,以緩其病痛的苦。清未民初,鴉片盛行。吸鴉片者,十人而九。烟舖林立,家家置備,以供客人享用

(三)來扇札 購畫資助

釋文: 來扇五頁,包皮上欲求書,而各扇匣又寫『求繪』。老哥處來,弟無不可,不知究竟欲書欲畫耳。鶴翁六兄示明為荷。弟俊頓首。顧六老爺。候示。

信札尺寸:24.3 x 10.5 釐米


(四)倪冊札 借摹藏畫

釋文: 倪冊、冬心冊(小冊在內)、廣東花冊,一並奉繳,助我畫興不窮深感深感。倪冊跋語草率,墨凍手僵,尚祈亮(諒)之。存伯四幅尚在弟處,數日後再繳。鼎和別後,時作寒疾,甚苦。此上西津先生。弟俊頓首。

信札尺寸:22.3x11.7 釐米

四時花卉屏,(1913作)
144×56 cm (一屏4 軸)

吳昌碩:(1844-1927)
吳昌碩集「詩、書、畫、印」一身自言「30歲時學寫詩,50歲才學畫。」又言「平生得力之處,在於能以作書之法作畫。」吳昌碩年輕時曾以刻印謀生;書法宗法「石鼓」,蒼勁雄渾。31歲後,移居蘇州,結交吳中顧麟士等知名畫家及收藏家,交流畫藝,並閱歷大量金石碑文、璽印、字畫遂以金石入驕媚之花卉作品形成了剛勁、、渾厚「金石派」特色「四時花卉屏」貴而不驕、艷而不俗,雅俗共賞。吳昌碩創下「文人畫」的新景界成為清末民初,畫壇新貴。
詳見拙文https://jinnaart.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html 當莫內遇見吳昌碩  (二)

顧麟士:(1865-1930), 繼承祖業「過雲樓」書畫收藏。家境富裕,是當代知名畫家及收藏家。喜結朋雅集,樂善好施。

吳顧結緣: 吳氏中年居蘇州,兩人相差21歲,因丹青結緣,興趣相投,交誼深厚。

吳昌碩書札重現:

2006年,蘇州出現一批吳昌碩信札,共79通、84頁,曾屬「過雲樓」之收藏。其中73通,記載了吳昌碩與顧麟士日常交往細節,及吳氏深感顧麟士精神及物質上的資助手札簡短淺白,行草」豪放灑脫,道出吳氏之涵養、思緒及期盼。其內容甚豐,包括日常關懷、謝惠禮物、文藝交游、藝事切磋、賣畫代筆、借摹藏畫、作品求教,代收潤金等。信札留下了两人超越年齡、貧富的真情誼。

信札經「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整理、研究及編輯,使「信札情誼」,得以重現。

下寮海灘眾生相

 從台北開車,半小時就到的
金山下寮海灘,
很美,遊人稀少。
送出風情萬千的眾生相。


遠遠的燭臺雙嶼,始終如一,守護著海灘,不離不棄。


潮來潮去,不休止的歌頌著大自然的傑作。


抽象畫在分秒中被創造,生生不息!


從海洋招來枝枒,點綴這一片的虛無。



细沙中有層次,黑白相間,只保留一分鐘的倩影。


涉水而行,春光無限。


留下了我的身影。


< Jinna 相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