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 1994
徐累(1963 年生)
數碼版畫 58 x 46cm
2016/5/29佳士得拍賣成交價
港幣 1,000,000元
現為香港私人收藏
畫引子:
初夏,在〈深圳美術館〉當期展覽中,我看到了《茫》。中國藝術家徐累用了中國工筆+西洋寫實技法,在半開的帷幕中,深藏了半張酸枝椅、半匹白馬,地上放了一個蓮蓬。深沉、靜謐、空靈中,邀你來解謎!
訪徐累:
在佳士得的訪問中,談到《茫》的創作年代及形象隱含,節錄如下。
「徐:90年代初期,藝術家更多關心私性,好像“退縮”到個人的殼裡,所以才有〈近距離〉、〈潑皮藝術〉、〈新文人畫〉。以現在的眼光看,它們其實是有共通性的,那就是〈頹廢主義〉。
〈頹廢主義〉也總會在世紀末回來,這好像是一種規律。但說起來,這幾個潮流都與我無關。於公於私,我都不是藝術上現實主義者;有了現代主義的準備工作,我也不會從形式上回到保守的老路。可是,我卻沒有逃脫了時代的〈頹廢主義病症。
〈頹廢主義對我來說更接近於一種氣質,這種氣質正好應證了中國傳統、尤其是江南文化中〈高貴〉而〈消極〉的精神。如果落實到我的世界觀,它開始具有一種〈虛無主義〉的態度。所以,我選擇了一種自閉狀態,游離出人群和時代,帷幕或屏風就是一個明確的態度,它遮蔽了我,同時又阻礙了觀眾,重要的是,它是一個觀念性的裝置,開始在所有的畫面中出現。
最初的階段,我從老照片得到啟發,希望回到〈舊時光〉的〈舞台〉和〈幻象〉,營造出某種情境,或是隱喻化的圖像,舉一反三,逐漸找到一種個人視覺的譜系。秉燭夜行,無人打攪,我的安心、懼怕和暗喜同在。
《茫》的主題是情色。中國人表現男歡女愛,形式上不是那麼直接,它會以萬物隱示天地之歡。《茫》中出現的符號和這有關係,如果用精神分析的理論說,也是潛意識的表面化。
中國古代美學講究曲徑通幽,〈文心雕龍〉裡就說,〈秘響旁通,伏彩潛發〉,欲說還休會給人以意境,給人以想像。」
節錄自(https://www.christies.com/zh/lot/lot-5998403)
徐累:
徐累出生於1963年中國江蘇南通,〈南京藝術學院〉國畫系畢業,入江蘇國畫院創作和研究多年。徐氏是國際知名的中國水墨畫家,以繪畫超現實的工筆畫最為著名。徐累的画作,尤其是他標誌性的〈駿馬圖〉系列,一直備受藝術界和評論界的關注和好評。
《茫》特點:
1. 工筆技藝精湛,細膩入微。
2. 超現實的意境,引人深思。
3. 中畫西用組合,獨樹一幟。
4. 東方古典美學,引發共鳴。
5. 傳統中的創新,名揚國際。
畫劇《茫》:
「《茫》的主題是情色」。帷幔後面的故事,邀你來解讀。想起昆劇〈牡丹亭〉,講述杜麗娘與柳夢梅跨越生死的愛情故事。徐累用了一幅畫說了一個劇,引發觀者窺探帷幕深藏的慾望。欲說還休會給人以意境,給人以想像。
《茫》的成功:
「含着江南文化中〈高貴〉而〈消極〉」,重申古典之美,成功的吸引了現代人的注目。「秉燭夜行,無人打攪,我的安心、懼怕和暗喜同在。」我行我素,瀟灑自在,也獲得現代人的共鳴。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