碁人弈事-----古今圍棋文化



台北故宮正在展出「碁人弈事-----古代圍棋文化」。六十餘件跨越漢至清,與碁弈有關連的書畫、文獻、棋譜、棋具與器物等,印証古代,從帝王仕女到神仙童子,都喜歡下棋。


展覽概述

棋盤雖小,方寸之間彷彿一座小宇宙,蘊藏著無盡的人生智慧。圍棋,不僅是歷代文人雅士鍾愛的琴棋書畫「四藝」之一,更是一種流轉於宮廷、寺院、閨閣與街巷的文化記憶。這項古老的益智活動,源於華夏上層社會,歷經千年傳播至東亞民間,至今仍在全球體壇與數位及動漫世界中展現旺盛生命力」。


參觀現場,有故宮人員正在培訓中學生,成為畫展導覧員。把同學們動員起來,這夏天,大家來認識我們圍棋文化


有畫為證,古人圍棋之風行:

1. (618-907)

  《內人雙陸圖》(局部)  

      傳周昉作  宋人摹本

《雙陸棋》,源自古印度,六朝時傳入中國,盛行於唐。唐畫家周昉,描繪宮廷仕女閒時對弈,神情專注,優雅逸趣。人物衣飾華美、用色濃麗,線條流暢柔和,被譽為周家樣的盛唐宮生活實照,是中國古代工筆重彩人物畫的經典之作。



2.(960 - 1279)

 謝安賭墅圖 緙絲刺繡

傳宋代緙絲作品,描繪東晉名士謝安(320-385)(圖右著木展者)侄兒謝玄在華美的花鳥庭景中對弈,並以東山別墅作為賭注的故事 (晉書.列傳)畫中謝安身著儒士服飾,正凝神對弈,神情沉穩庭園雅致,人物衣袂飄逸,環繞著山石、古木、飛禽與仕女,呈現出一派風雅清閒之境。作品構圖繁而不亂,色彩沉靜溫潤,細膩刻畫,體現宋代緙絲工藝之極致,反映文人理想生活與文化品味。



3.明 (1368 - 1644)

 漢宫春曉 (局部)  仇英

明代畫家仇英,描繪漢代宮廷春日清晨的生活景象。畫中層樓錯落、人物繁多,仕女們或對弈、或觀畫、或嬉戲育嬰,情態各異,構成一幅富麗堂皇而又生活化的宮廷風俗圖。全圖設色典雅,構圖嚴謹,展現仇英工筆重彩的高超技藝與對古典題材的詩意詮釋。



4. (1636 -1912)

竹溪六逸黎明 仿金廷標

描繪唐代開元末年,著名詩人李白與五位志同道合的友人,隱居山下竹溪,六位高士因其隱逸生活和文學交往,被稱為“竹溪六逸”。原畫作者金廷標是清代乾隆年間的宮廷畫家,擅長人物、山水。此畫為黎明臨摹金廷標的作品,畫作中,四位高士聚精會神盯著棋盤,專注緊張,生動描繪了他們隱居竹林、逍遙自在的雅集生活。



5.清 焦秉貞 畫仕女圖冊 - 秉燭敲棋

焦秉貞康熙年間官至欽天監五官正,供奉內廷。《秉燭敲棋》,描繪了中國傳統花園裡寧靜的傍晚場景。通過格子窗,兩位女全神貫注秉燭夜棋整體構圖嚴謹,描繪精細,使用透視與暈染技法,強加人物與建築立體感。焦秉貞融合中西畫技,創新成就,對清初宮廷繪畫產生了深遠影響。


人機圍棋對弈

展館內,設人機圍棋對弈區。學子,在網上與 AI 撕殺,圍棋已不只是人與人的交流2016 年Google DeepMind 開發的 AlphaGo,擊敗了世界頂尖棋手李世乭,震驚全球AlphaGo 的成功在於以驚人速度學習、洞識、分析大量人類棋譜,經過不斷自我對弈提升人類圍棋智慧的總和DeepMind 隨後推出Alpha Zero,無師自通,靠自己對弈,輕易的打敗Alpha Go。這項突破性進展,證明了AI 無需人類知識輸入,也能從零開始達到超人類水平。


AI 圍棋的普及與影響

AlphaGo 的成功激發了圍棋 AI 的飛速發展,諸如 KataGo、Leela Zero 等開源 AI 相繼問世,它們採用類似 AlphaGo Zero 的技術,持續進化,成為人類棋手訓練和研究的利器拓展了圍棋的策略和理論許多職業棋手將 AI 視為最佳的「老師」,透過與 AI 對弈和研究棋譜,能夠迅速提升棋力、拓展視野。AI圍棋,被廣泛應用於教學,和國際間的網上對弈的交流。


共存與共學
人機圍棋對弈已從最初的對抗轉變為共存與共學。雖然 AI 在圍棋實力上已遠超人類,但圍棋的魅力不僅在於勝負,更在於其複雜的美學與人類對智力極限的探索。AI 的出現,無疑為這古老的遊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