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海外的美術館珍藏,紛紛來台展覧。有幸看到名家真蹟,藝壇盛況空前。同樣是69歲時期的作品,透納與柯羅各自以獨特的「朦朧」風格,詮釋了截然不同的藝術人生。
威尼斯安康聖母教堂(1844作,69歲作品)
特納 J. M.W. Turner 1775- 1851
油彩畫布 61x92cm
英國泰德美術館收藏
中正紀念堂「崇高的回響:威廉特納特展」
透納捕捉了威尼斯在晨霧中,瞬間的美感,充滿感性、詩意、空靈。光線溶解了物體的輪廓,色彩添加了城市的情緒,朦朧的氛圍,讓威尼斯深鎖在霧中,夢幻而深遠。晚年的透納作品,超越單純的風景寫生,將光、色與情感融為一體,讓觀眾在看見與看不見之間,迷茫。
亞維雷的田園風光—池塘邊的漁夫(1865-1870作,69-74歲作品作)
柯羅(1796-1875)
油彩畫布 56 x 71.6cm
Worcester Art Museum收藏
富邦美術館「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 . 跨越海洋」
色彩簡練和諧,光線溫潤如玉,筆觸自由寫意。朦朧的樹木、水面和人物,都帶有一種優雅的氣質和細膩,如詩般的柔和、飄逸。
剛與柔的藝術
透納和柯羅兩人差21歲,同是19世紀傑出的風景畫家。特納的藝術,帶着光和氣氛的戲劇性,表現自然界強悍而崇高的力量,屬「剛」。柯羅的藝術,呈現光和氣氛的柔和,歌頌自然界和諧之美,屬「柔」。他們的畫,帶着"朦朧",引人入勝!
剛與柔的人生
透納:出生於倫敦貧民區,一個理髮師家庭,母親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環境,並不穩定。他從小就展現出繪畫天賦,並得父親支持,將他的畫作擺在店裡銷售。這種早年獨立的生活經歷,讓他對自然界的原始力量和瞬間變化,感受甚深。
柯羅:出生於富裕家庭,父親是布商,母親是女帽店老闆。柯羅的父母希望他從商,26 歲才獲得父母的經濟支持,全身投入藝術。家庭經濟穩定,柯羅的生活相對平靜,也反映在他的風景畫中,傳達出一種寧靜、和諧和沉思的氛圍。
藝術成就
透納:早年就讀於皇家藝術學院,接受了紮實的古典繪畫訓練,學習了風景畫和歷史畫的傳統技法。然而,他很快就超越了傳統,開始探索自己的風格。他一生中進行了廣泛的旅行,特別是到歐洲各地,親身感受阿爾卑斯山的壯麗、威尼斯的水城風光,以及工業革命帶來的蒸汽火車等現代景觀。這些經歷讓他不斷地實驗和創新,最終形成了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並成為印象派的先驅。
柯羅:29 歲時才第一次前往義大利遊學,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吸收了古典主義的構圖和風景畫傳統。然而,與透納不同的是,柯羅更注重於法國鄉村景色的描繪。他常在巴黎郊區的楓丹白露森林和家鄉作畫,成為巴比松畫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畫作被譽為「抒情」或「詩意」的風景畫,傳達內心的和平。
畫如其人
透納:晚年的特納像個頑固的老人,在千篇一律的程式化畫作中迷茫,找不到出口。他終身未婚,他的「朦朧」,可能不僅僅是為了捕捉光線,也可能是為了表達一種孤獨、內省和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思考。
柯羅:溫和的個性,穩定的家庭背景,讓他能夠無憂無慮地探索藝術,並在畫作中投射出對美好生活的理想。他豐富而溫馨的人際關係,樂善好施接濟有困難的人。他的「朦朧」,使他的風景畫充滿了人性化的溫暖。他終身未婚,把藝術獻給他所愛的人以及他所珍視的自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