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濕地


Gaomei Wetlands 高美濕地
Taichung, Taiwan 台中
Jinna 攝影



高美濕地,很美!高高的雲林莞草草林,從岸邊一直伸延在十公頃的沙和泥質相間的沃土上。其豐富的有機碎屑,孕育著無數的底捿生物,形成完美的濕地生態系。蒼鹭、小白鹭、招潮蟹、雁鴨在此生長繁殖,也成了遠洋候鳥往返之休息站。把大自然歸還给自然界,高美濕地,也自然成為台灣最美的野生動物保護區。

我們從長長木棧道上一直走,滿滿的人。當然、「美」是藏不住的秘密,不如懷著「美的財富,愈分享愈擁有」的心態,與上百人一起觀看夕陽西下,也是一種樂趣。木棧道上的歡欣、惬意、舒坦的氣氛,在天水相接的穹蒼下,和諧共處。朝著夕陽,我們赤足下水,踩在暖暖的泥中,追著夕陽問道 : 可否留步,我還沒有看個夠呢!

小曾

The Baker小曾
 Jinna 素描

台灣的麵包店「變天」了。麵包店迅速成長,德、法、義、日,各式各樣麵包店,應有盡有,林立於大街小巷。有些麵包店裝璜講究,麵包師傅穿上廚師的服裝,在廚房玻璃隔屏後面,做麵包給客人看。

「小曾, 你喜歡你的工作嗎? 」我好奇的問了帶著高高帽子的麵包師傅。「喜歡 !29歲的小曾告訴我,他立志要做「吳寶春」。

松箊的誠品書店內的「吳寶春麥方店」,門口常常排起長龍,大家爭相來購買500元一個「酒釀桂圓麵包」。吳寶春曾多次參加世界麵包大賽並得獎。得獎的「酒釀桂圓麵包」是以紅酒、古法煙燻龍眼乾、胚芽、核桃、胚芽、加上精心培養的老麵,烘焙出中西合併、健康又好吃的麵包。麵包大、有點重、真材實枓,很好吃、感動人。

吳寶春少時已飽嘗貧窮滋味,十五歲當麵包學徒。在《吳寶春嚴選 感心好食材》自序寫道 :

「從小在鄉下長大,……這份珍惜及滿足,對我的味覺開發有很大幫助,直接影響到我長大成人後,對食物原味的辨識與品味能力。……我看到有機農戶堅持不使用化學農藥、不使用除草劑,採用生態防治及人工除草的方式對抗害蟲、雜草等,努力恢復土地天然的地方,就是為了種植出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農作物……」。

一個有心之人,感動了大眾,招來無數跟隨者,改變了麵包店的「天空」。

「中山區, 臺北市麵包師傅職缺,招聘1903個職位」,昨天登在網站上的廣告。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1872-1944)

上期介紹了立體派創始人畢加索,他把物體拆開,重新组合。我們看到分解後的物體,覺得怪怪的、覺得不美。回溯十九至廿世紀的美術史,那時候的畫家,剛從寫實主義解放出來,新思潮、新畫派盛放空前。


隨著二次世界大戰接踵而來,國破家亡,山河變色。有些畫派、描繪戰爭的醜陋、人性的猙獰。有些畫派,卻希望回歸原有的次序,重建和平與和諧。

今期介绍的蒙德里安,恰恰就是渡過兩次世界大戰的荷蘭畫家。先看看他如何把「樹」抽象化
:
 
從「樹」的實體發想,透過解體、簡化、挑選、重生,形成有秩序、均衡、和諧的新面貌。圖一到圖六,在「樹」的標題下,各有獨立的風格,不同的神韻。

再看看他創立的纯粹抽象畫派 :
1.綫條水平、垂直的綫條 條理分明
2.:红、黄、藍 (三原色) 反歸原始。
3.構圖簡單、易懂的 連孩子也會臨模
4.表達:反璞歸真的手法、卻有強烈的張力。
蒙德里安的風格,一直被應用到建築、設計、家具、服裝、日常用品中。看到這些式樣,就會想起他來。百年後的今日,仍在流行,就是因為它簡單明朗。
Photo courtesy of  Wikipedia



畢卡索




想像中的人物肖像 (1969-1972)
畢卡索 (1881-1973)
彩色石版畫  65 x 49 cm
台北歷史博物館展出
美國德州麥卡倫國際藝術與科學博物館館藏,國際交流巡迴展
照片取自史博網訊

台北歷史博物館,正在展出畢卡索晚年一系列「想像中的人物肖像」。29 張人像的石版畫,印在包裝纸上,乍看起來,沒有很特別,卻是出自畢卡手筆。展場看守員一直在宣導,禁止拍照。29張臉,集結畫家一生畫過的人物的臉,美的少,醜的多,郤呈現出兒畫的純真。我們且聽聽他本人的想法:

I paint objects as I think them, not as I see them.
我畫我想像的,不是畫我見到的。

A painting is the result of accumulation. For me, a painting is what is gained through destruction.
畫作是加總累積的结果。但对我來說,畫作是因破壞而有所得。

It took me a lifetime to paint like a child.
我要用我的一生,像孩子般去畫畫。

畢卡索(1881-1973),世界著名西班牙畫家,二十世纪現代藝術的表表者。

少年已顯示出對繪畫的熱愛和才能。一生畫途順利,生前已是名利雙收。從4歲到91歲,畢卡索都在作畫,作品逾三萬多件。他聪明、投機又懂得如何領先藝壇。

1906年,他創了立體畫派,將三度空間的實物,一起畫在二度的空間的畫板上。於是人的側面與正面一起出現。鼻子看到鼻孔,嘟着的立體咀巴,放在平視的臉上。破壞、抽離現實,挑戰大眾的所認知的美。畢卡索的多元、多變、極為革命的畫風,不斷挑戰自我、時代、觀眾及評論家的精神,使他在畫壇上,建立了不可動摇的地位。

他的願望 :
我要用我的一生,像孩子般去畫畫。

在這次展出他九十歲所作的臉譜集中,表露無異。他的畫,非塗鴉者可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