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Claude_Monet_052.jpg
(圖1) 向日葵(1881年作)
Sunflowers
莫內(1840 - 1926)
油彩布本101 x 81.33 cm
私人收藏
**************************************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
File:Gustav_Klimt,_1907,_Farm_Garden_with_Sunflowers,_%C3%96sterreichische_Galerie_Belvedere.jpg
(圖3)向日葵
Sunflowers (1907年作 )
克林姆(1862 - 1918)
油彩布本 92.1 x 73 cm
私人收藏
Photo courtesy of www. Gustav-Klimt.com
Photo courtesy of www. Gustav-Klimt.com
**************************************
https://www.wikiart.org/en/egon-schiele/sunflower-1909
(圖5)秋天凋零的向日葵
Wilted Sunflowers (1909年作)
席勒 Egon Schiele(1890 -1918)
水彩 32 x 39 cm
私人收藏
藝術家的向白葵
這五位舉世知名的藝術家,活躍於同地域、同時代。本期特選他們所畫的向日葵,一究其風範。知名的藝術評論家 E.H.Gombrich 曾說:「世上只有"藝術家"而沒有"藝術"」。當畫家把向日葵畫起來,給觀者欣賞,給畫評打分時,若沒有後兩者的肯定、感動與支持,就不是藝術品了,也當不成藝術家了。
向日葵是個物體。傳統的畫家,著重技法,著重寫實,模擬物體。莫內等人創始了「印象派 Impressionism」,顛覆了傳統,畫的只是向日葵那瞬間的不很真實的印象(圖1)。
梵谷畫的是他心中所愛的向日葵。
"May it not be that one can perceive a thing better and more accurately by loving it then by not loving it?"
他認為, 用「愛」比「沒有愛」,更能精準的去「感知」一件事物。梵谷以「自我」投入,畫出向日葵的天真自在、熱情奔放、親切感人(圖2),並稱它是「my sunflower,我的向日葵」。梵谷代表了「後期印象派 Impressionism」,並打開了「藝術以心為本」現代繪畫之門。這恰恰與中國繪畫中,「畫出心中的山水」,異曲同工。
克林姆的向日葵(圖3),含豐滿的型色與華麗的裝飾性,給向日葵一身高雅的新𥺁。克林姆代表了「象徵派 Symbolism」。馬諦斯,不重細節、狂野有力的向日葵,代表了「野獸派 Fauvism」(圖4)。席勒畫向日葵的枯寂與凋零,強調自我的叛逆及弧獨,代表了「表現派 Expressionism」(圖5)。其瘋狂及獨特的內在表現,不下於梵谷。只是梵谷表現的美善真情,把席勒表現的衰敗腐化比下去了。
從19世紀未,西洋畫史上,開始了「從心出發」,各家爭鳴,直到現在。「世上只有"藝術家"而沒有"藝術"」。"藝術家"需具有師古創今、獨樹一格,經得起世人之品評、才能立足於美術史上,承先與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