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雪vs徐悲鴻 (2)

天與水(1)
Sky and Water I (1938)
艾雪作 M C Escher1898-1972)
木板畫,43.5 x 43.9

艾雪與徐悲鴻兩位生於同時代、中西藝的大師,同在素描上札下深厚的基,也同樣在「計白當黑中,表出色。

清代鄧石如稱:字畫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在字畫中,要把「留白」做好,也就是用心在無筆墨處。

國畫中以墨落筆,為「實」,留下的白,為「虛」。艾雪的留白處也一樣表現了物象,成為「實」我們看到鳥中有魚,中有鳥,以虛當實,「計白當黑,與我書畫之理相若艾雪運用理性的方法,精準計算了黑白的對比和安排,熔藝術與科於一爐。

徐悲鴻畫馬,形神兼具,生氣勃勃,充滿感性。他把西畫寫實、光影與透視的技巧,和國畫的「兼工帶寫」、計白當黑」融合起來。在著墨與留白,掌握了馬的體態及動態,使馬奔騰起來,熔中西畫法於一爐

奔馬圖(1938年作)
徐悲鴻(1895-1953)
立䩜設色紙本 60 x 86 cm

寫生
群奔圖
艾雪被稱為荷蘭的平面藝術家(Dutch graphic artist),生時一直沒有被家鄉和世界藝壇所重視。在他70歲那年,才了首次個展。到21世紀,艾雪理性狂異的藝術,獲得了廣泛的肯定,其作品終得以展現於全世界美術館。同時,家鄉 (Hague) 也成立了紀念館 (Escher in The Palace)

徐悲鴻,民初藝壇天之驕子,集藝術光環於一身。我想那年代的他,意氣風發,如同法國的印象派畫家,擁有一切的可能,時勢造就了英雄。然而,他生命中四個女人愛恨情仇,使他在那「捍衛道德」年代中,聲名狼藉,囚困其中,晚年並不好過,58歲病悴。幸而他第三任妻子廖靜文(曾是學生),把他的1200件遺作、收藏等全數捐國家,藏於北京徐悲鴻念館,流芳百世。

艾雪vs徐悲鴻,兩個同時代、不同世界的人,我從他們的作品中,看得出前者代表了理性,後者代表了感,深深影響著他們的一生和他們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