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艾圖 vs 聖母之死浮雕(畫引子# 74)

                         https://theme.npm.edu.tw/Spotlight11304/                      


炙艾圖
南宋宮廷製作的風俗畫 (https://theme.npm.edu.tw/Spotlight11304/)
軸   水墨設色 68.8 x 58.7 公分
故宮博物院藏

《走方醫》乃指搖着串鈴,舉着幌子(招牌),在鄉間行走,幫人治病的郎中。《炙艾圖》中的《走方醫》,穿著補丁衣衫、破洞褲子,腰繫藥囊,一本正經的用艾火熏灼來醫治病家的背痛。可病家卻痛楚萬分,張口大喊,掙札欲逃。两位一老一小,臉帶愁容(擬似病家家屬),和另一位婦人(擬似郎中夫人),合力的緊抓病家的雙臂及頸項,又以腳頂著病人的膝蓋,使其動彈不得,以便治療得以繼續。此時夫人對郎中「眨眼」,暗示一切就緒,快快下手。背後拿着膏藥的徒兒,看著洋相,暗暗竊笑。

這是13世紀,中國南宋(1127 - 1279)的《人物畫》,舊傳為南宋宮廷畫家李唐所作。六人滑稽的長相、誇大的表情及動作、戲劇化演出,放在鄉間綠林中,栩栩如生!畫家用筆講究。有描寫五官髪膚的《細筆》,粗衣摺皺的《釘頭鼠尾描》,勾勒樹幹的《潤筆》,樹葉隨風飛揚的《短弧線》。洋相被優雅的景色包裝起來,不俗。
 (https://theme.npm.edu.tw/Spotlight11304/)

本畫記載了南宋的文明、繪畫和藝術。風趣高雅,雅俗共賞。南宋藝術,從宮廷走入民間,更走在世界前端,獨領風騷!

13世紀東西方藝術比一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Dwo5tjVPw                                  

聖母之死 Death of the Virgin  (約1230年)
法國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大教堂南翼門廊上浮雕作品

十二門徒圍在聖母床邊,瑪利亞瑪達肋納跪在床前,中間的基督捧著聖母的靈魂。人物眾多,表情各異。聖母的靜謐、瑪達肋納的失落、耶穌的承諾、門徒的哀愁。作者把生命氣息,注入人像裡,打破中古時代古板的藝術,走向寫實的哥德藝術,朝向自然主義。作者大量用衣服披褶,展露被包裹下的人身,單純化了複雜的畫面。聖經故事,立體、宏偉、動人,更具說服力,感化信徒。

十三世紀西方藝術,追求為宗教服務,聖經故事雕刻,成為主流,「繪畫」尚未成熟。「畫家」,只爲聖經作手稿及裝飾。「師徒制」下,學徒協助師傅,畫些不重要的部分;或臨摹師傅,待機以發。這與我南宋成熟的宮廷畫院,無法相比。

中國宮廷繪畫始於唐。唐宮廷畫家張萱《簪花仕女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皆中國人物畫之極品。兩宋畫院制度更完備,《炙艾圖》乃院體畫之表表者。我國「人物畫」,在西方「繪畫」未起步前,已登高峰。西洋人物畫,自15世紀「文藝復興」始,百花齊放,比起自明清以來,趑趄不前的中國人物畫,更勝一籌。

 哥德自然主義藝術

金毯上的四裸女(畫引子# 73)

金毯上的四裸女 (1950)
常玉 Sanyu(1901-1966)
油畫木板 123 x 141.5 cm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

枯梅
油畫木板
126 x 69 cm
國立史博物館藏

北京馬戲
油畫木板
82 x 121 cm
國立麽史博物館藏

極簡的裸女,蕭瑟的盆花,渺小的動物,沒有很多的細節和修飾,坦率中一目了然。活在絢麗多彩的花都中,常玉只是一個失落的過客。

又見常玉

台灣歷史博物館正在展出《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包括了常玉和11旅居法國的中、日畫家的作品和故事。常玉以主角的地位,佔領了最多的展覽空間。這是史博館第七次舉辦常玉展。

常玉:出身優渥,幼習書畫。留法學畫,自成一格。藝途坎坷,貧困而終。

他喜歡畫:盆花、裸女、動物。

他這樣畫:書法硬朗的綫條,濃郁富麗的色彩,有意識的添上中式元素。

他〈寫〉畫:道出他的華麗、弧傲、鄉愁。

「我的生命中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畫家。對於我的作品,我認為不需賦予任何解釋,當觀賞我的作品時,應清楚了解我所要表達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常玉。

「現在我們知道常玉的存在。我們觀賞他的作品 - 那是他生命的重心。常玉的畫作抒發著愛、孤寂,以及對遙遠祖國的思憶。現實生活中的常玉,是一個有自尊、聰敏、誠實但窮困的藝術家。他把安詳遨遊於生命間的靈魂給予他畫中的花卉、女人、魚及豹。我這個朋友難得開口感謝別人..........但今天他會微笑著說聲謝謝你。」- 摘自《常玉油畫全集,大未來藝術出版社,法國好友,羅勃.法蘭克的話。

浴後 (1953)
潘玉良
90.7x65.3cm 綜合媒材紙本

畫的是自己的寫照,感性中帶着剛強,自信、無耐。在那男尊女卑的中國年代,潘玉良的裸體畫,是絕大的挑戦,導致她步步辛,最後永別家鄉。

長得不漂亮,那就努力活得豐盛
我的一生,是中國女人為愛和理念取女人自信的一生。---潘玉良
詳「執扇自畫像:畫引子42」https://jinnaart.blogspot.com/2021/12/42.html

常玉 (1901-1966) vs 潘玉良 (1899-1977)
兩個異鄉人,同時期抵達巴黎尋夢。帶著鄉愁,創造中式西畫,最終頑強的客死他鄉。比較他們的祼女作品,理性 vs 感性,各展所長。世人稱常玉高雅,潘玉良庸俗,有點不公平。如今,常玉的名氣,遠遠在潘玉良之上。一番因由,使常玉一舉成名,天下無雙。

1964年,常玉應邀台灣教育部,來台教書及在史博館舉辦個展。他把49件油畫先寄台灣,自己卻因故未能成行。两年後猝死巴黎,留下在台灣的作品,由教育部交史博館修理整頓,研究策展,不違餘力。常玉的作品被看見了,研究常玉成為風潮,聲名遠播。2023 佳士得常玉作品《花毯上的側臥裸女》以台幣 7.55億天價成交。(https://udn.com/news/story/7270/7606072)常玉,登上國際華人拍買價榜首。


註:常玉作品圖片攝自展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