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峽》,曾是長江三峽中、最短、最險的一段。兩岸峭壁如削,江面驟然收窄,水勢湍急,轟隆作響。古人行舟至此,皆瞿然(驚視)失色,故稱《瞿塘峽》。
《夜入瞿塘峽》
唐白居易(819年作)詩文:
瞿唐天下險,夜上信難哉!
岸似雙屏合,天如匹練開。
逆風驚浪起,拔棹暗船來。
欲識愁多少,高於灩澦堆。
詩人深夜逆風行舟,險景與愁情交織,暗喻人生旅途艱險。他用「雙屏」來比喻兩岸高山就像兩扇巨大的屏風合攏 。用「匹練」形容天空只剩下像一匹白絹般窄窄的縫隙 ,極為傳神。最終以「高於灩澦堆」瞿塘峽口的一塊著名險石,來形容滿腔不幸遭遇和淪落,愁緒磅礡難釋。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759年作)詩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時忽遇大赦。他欣喜若狂,立即乘船東下。詩中描繪飛速穿過瞿塘峽的情景,手法誇張而生動。他用「彩雲」、「一日還」、「猿聲」和「輕舟」展現了詩人擺脫困境、重獲自由的暢快心情。長江水,載著白居易的愁,和李白的喜,大相徑庭。
《白帝城托孤》
《瞿塘峽》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的入口,便是《白帝城》。公元223年,劉備臨終前將幼子劉禪托孤於承相諸葛亮。兩人肝膽相照,傳頌千古。《白帝城》已成為郵輪遊客下船遊歷要點,舉足輕重。
瞿塘如面
《瞿塘峽》壯麗而豪邁,傳承著我們厚重文化底蘊。如今,《灩澦堆》於1958年已炸除,三峽水壩已建,水患已治。零距離的坐在大郵輪甲板上,看到俊俏、廣濶、宏偉的《瞿塘峽》,在藍藍綠綠、緩緩徐徐的光影中~~蕩漾。邀你入畫,探索峽谷的歷史,感受山河的脈搏,體驗那份身處天地之間、與大自然零距離,如面對話的震撼、敬畏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