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引子#86: 高更的光環


1.《黃色基督的自畫像》 (Self-Portrait with the Yellow Christ 1890 - 91)
高更在西方文明(基督)和土著神明中間,神情嚴肅,他要建立他的理想國,夢中的天堂。

******

2.《帶光環與的自畫像》 (Self-Portrait with Halo and Snake 1889 )
41自畫像充滿宗教符號 :《光環=神聖》+蘋果=誘惑+=罪惡》,是「天使」?「魔鬼」? 依椐高更的親密朋友哈恩(Meijer Dr Hann)說,高更對自己作的「嘲諷畫」,自嘲自娛,自己神化了,卻也暴露他內心狂妄、野心與一心要帶上光環的決心。

******

3.《神的兒子》聖誕(Te Tamari No Atua / The Son of God, 1896)
頭帶光環的基督,就在大溪地的帳篷中𧩙生。
******

4. 《受難的基督》Christ on the cross 1889)
木刻圓筒藝術品。

******
5.《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 1897)
高更49歲作品,他稱之為「藝術遺囑」。他用自己最擅長的色彩和符號,來描繪自己選擇的人生全景。從出生(右邊嬰兒)到死亡(左邊老婦),記下了大溪地的半生緣。然,「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那裡去?」的大問號仍在。高更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夢想天堂!
******

高更的宗教畫作

儘管畫作中常出現宗教主題高更並非虔誠基督徒。他個人的心靈探索,將異國元素融入他的藝術中,為宗教主題賦予了新的內容與意義。他探索「基督受難」的主題,隱喻他作為藝術家,是項極痛苦與聖神的使命。在他的作品中,他甚至常將自己描繪成基督的形象,十分可笑。透過將聖經故事設定在塔希提島,高更比喻著他所追尋的新世界,是一個沒有束縛、回歸自然與原始的理想國。


高更的綜合主義畫風

高更用《綜合主義》來描述他與他在龐塔旺畫派(Pont-Aven School)的朋友們所發展出來的畫風結合

1. 自然形式的外觀(the outward appearance of natural forms)。

2. 藝術家對其主題的感受(the artist's feelings about their subject)。

3. 純粹的線條、色彩和形式等美學考量(purely aesthetic considerations of line, colour, and form)。


「不要過多地對著自然作畫。藝術是一種抽象。從自然中獲得這種抽象,同時在你面前夢想著它,並多思考將會產生的創造。」

"Don't paint from nature too much. Art is an abstraction. Derive this abstraction from nature while dreaming before it, and think more of the creation that will result."

 

高更的藝術成就

1893-1895 年間,高更第一次在巴黎展出大溪地的作品「野蠻」「原始」、「聖神的風格和主題,與當時巴黎主流的藝術大相徑庭,引發爭議,被「主流藝術」拒絕在門外,生時籍籍無聞。


回看高更的一生,一位命中註定的頹強藝術家。原始、純粹、神聖一直在追棒著他,掩蓋了的荒唐、墮落、窮困。只有在他的畫中,我們看到了心儀的國度夢想堂----屬於他的真實、平和、圓滿; 超越傳統定義超越時代藝術家,終於帶上一世的光環,名聞天下,影響深遠。


「色彩!多麼深刻而神秘的語言,夢想的語言。」

"Color! What a deep and mysterious language, the language of dreams." 

 https://www.quoteikon.com/paul-gauguin-quotes.html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