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年 5月 3日 The Third of May 1814 (68歲作)
哥雅 Francisco Goya (1746- 1828)
油畫 266 x 345 cm 英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藏
夜深,一隊法國士兵,正舉槍要射殺西班牙平民,一場「生死一刻」的真相被揭發了。畫面呈現一正一反、一光一暗、一強一弱的對角鬥陣。光線聚集在身穿白衣男子身上,他張開手臂、斜着雙眉,瞪着眼珠、緊閉嘴唇,跪在地上,一臉無辜。身旁緊握雙拳的男子,怒目盯視着持槍者,一臉不屈。一位神父垂眼向地,無奈做了最後的禱告(圖2)。
他們後面排着一隊掩臉痛哭、面露驚慌的民眾,等待被槍決。他們將成為前景張手無援的屍體,一片哀嚎,弱者成為畫面的主角。相對下,持槍的行刑者,背向在灰暗中,連臉都看不到,閃亮的槍管,等待殺戮。哥雅強化了弱勢,弱化了強勢,舉証了殘暴,提出了控訴:「我要用我的畫筆,使這反抗歐洲暴君的偉大而英勇的事件,永垂不朽。」
1808年5月2日,拿破崙軍入侵西班牙,君王降敵,導致民眾起義。1814年,哥雅先畫了史詩般英雄起義事件(圖3)。義士正把拿破崙一世的帝國衛隊兵(埃及人)拉下馬。畫面構圖華麗,色彩浪漫,很多動作,哥雅製造了一場混亂的厮殺,一場西班牙的勝利。兩個月後,他畫了起義失敗,隔日千餘名義士,包括無辜平民被槍斃的事件(圖1)。比起(圖3),(圖1)沒有英雄式的歌頌,沒有細節的陳述,沒有悚動的屠殺。簡單的色調,怱怱的筆觸,用了神來之筆,畫出腑肺之言,完成了渾然天成的傑作。
哥雅打破傳统,大胆而真實的報導了人性的驚慌與軟弱(圖1),但沒有受到當時評論及大眾的歡迎。畫中主角舉起雙手的姿勢,一如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一樣。仔細看主角的手掌,畫有傷痕,一如耶穌的釘傷。
18-19世紀西班牙浪漫畫派大師及版畫家/14歲投入畫家手下學畫,兩次投考美院失敗,19歲赴義大利自學/回國後在畫家巴尤工作室兼工帶學,繪製織毯圖案/37歲終獲得宮廷注意,受委託給皇家畫肖像/40歲正式成為查理三世宮廷御用畫師/46歲因病失聰,使他的藝術走向內省,灰暗及悲世/64 - 74歲間,創作了88張〈戰爭的殘酷〉蝕刻版畫(圖5),生前從未發表過/70歲創作了33張〈鬥牛系列蝕刻版畫〉(圖6)/73 - 77歲,幾乎弧獨生活,在自己的寓所作了全屋的黑色壁畫/憂國憂民,78歲放棄西班牙,移居法國波爾多,作了4張「波爾多鬥牛石版畫」(圖7)/病逝波爾多,享年82歲。